听过了汪峰演唱的《北京,北京》,听过了最近最火的赵雷的《成都》,作为宁波人不禁感叹,咋就没有一首名字中出现地名“宁波”,演唱阿拉宁波的歌曲呢?
还别说,以前真没有,最近真有了!“看着窗前你写的信件,回忆点点慢慢出现,像枫的叶,一片一片,飘散我爱情的诺言……”这两天,一个戴着安全帽、满身灰尘、抱着吉他在工地上唱歌的小伙子火了,在腾讯视频上,短短三天时间,点击量达到了余万次。
昨天,记者了解到,这个小伙子叫孙鸣灿,在余姚打工。因为酷爱唱歌,初中毕业的他先后写了多首歌。这一次被人传到网上,他也没有想到会这么火。
(酷爱唱歌的孙鸣灿)
被音乐学院录取却最终放弃
昨天下午,记者与孙鸣灿取得联系时,听到周围的环境非常嘈杂,他说他正在工地上干活。
小孙告诉记者,他是云南昭通人。9岁以前,他一直待在老家跟着外公一起放羊。那时候家里很穷,日子过得很艰苦。但叔叔家有一部录音机,经常放一些流行歌曲,例如刀郎、张学友、刘德华的歌。慢慢的,他爱上了唱歌,每当歌声响起,他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来。
(孙鸣灿正在工地上弹奏吉他)
10岁那年,孙鸣灿跟随在宁波打工的父母来到余姚,租住在朗霞街道杨家村。因为家庭条件差,为了补贴家用,他早早就跟着父母赚钱,在出租屋里加工产品,直到14岁才去学校念书。
孙鸣灿在慈溪周巷一所学校读书。虽然念书晚,但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但赶上学习进度,成绩也很拔尖。16岁那年,孙鸣灿上初二,怀着音乐梦想的他在网上报名山东齐鲁音乐学院,通过理论知识和试唱等考试,收到了该校的录取通知书。
(孙鸣灿正在工地上弹奏吉他)
但这事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在父母眼里,做音乐是一件很不切实际的事情,他们认为我做音乐就是不务正业,我只要踏踏实实找份工作、再结婚生孩子就可以了,我身边的一些老乡也不看好我,觉得我去做音乐简直是异想天开。”孙鸣灿说,因为家里穷,没有条件可以供他上音乐学院,加上家人和朋友不断“浇冷水”,他最终放弃了去音乐学院读书。
尽管放弃了去音乐学院专业学习的机会,但孙鸣灿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大城市肯定有我实现梦想的地方。”孙鸣灿告诉记者,年,他来到宁波一家酒吧做服务员,做了三个月有一定积蓄后,就去一家琴行报名学习吉他。
在琴行学了一年之后,孙鸣灿积累了一定的吉他弹奏基础,为了省钱,他开始在网上自学吉他课程,还买了一些音乐类的书籍不断“充电”。就这样,他不仅学会了弹吉他,还学会了吹葫芦丝。
(记者正在采访孙鸣灿)
前后创作了多首歌
小孙说,大约十多年前,他就试着写歌和谱曲,但这对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来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好,除了看书之外,还能到网上找到一些知识,帮助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没事的进候,他就抱着吉他到公园里唱自己写的歌,听到的人都说不错,有时候,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也会来听他唱歌,这更坚定了他当一名创作歌手的信心。“写歌很辛苦,有时候一忙就是半夜。早上起来,还要到工地上去干活。但我从来没有因为写歌影响过工作。”
如今,他已创作了多首歌。以那首在网络上被追捧的《信件》为例,小孙说,这首歌写于年,是一首怀念爱情的歌曲。“我当时在工地干活,有老乡认识一个腾讯拍客,就把我的歌发给那个人听。个人就问老乡,我在哪里搞音乐,老乡说我是在工地打工的。他很感兴趣要见我,后来就拍了那段视频,发到网上。我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xw/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