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历史宁波古村落风俗的本土特征

发布时间:2024/3/29 16:12:42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39.net/pf/a_5154126.html

大家好,我们今天来了解下宁波历史之宁波古村落风俗的本土特征的故事,宁波偏居浙东一隅、宁绍平原东部,四明山脉和会稽山脉之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其地理环境条件在传统社会中是属于最适宜种植农业的区域,因而农业的发展很早,风俗文化的发展也早就有自己的特点和内容,从河姆渡遗址的发掘可见一斑,这里不作赘述。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很长的时间内其文化并没有被中原地区接受,双方的文化互动也相对有限,受其他文化、包括上层文化的影响也比较少。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宁波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相对中原广大地区是落后的。然而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它根据自身环境特点和自己的需要发展而来的文化被完整地保存和继承,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为后来发展埋下了伏笔。笔者从对宁波村落风俗文化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下述特征:第一,自给自足,自我发展。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宁波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包括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使自己完全可以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完成自我发展。

实际上,在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以及良渚文化三者之间没有绝对的承继关系,也可以看到,小区域范围存在的先进文化,常常是由自身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这种现象,在传统的社会中一直延续下来,涵盖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经济的自我发展促使文化也按照与之相适应的方式被创造和传承。譬如,河姆文化时期被发现的一些独特的生产工具,如凿、锥、针、耜、镞等,特别是骨耜,为当时主要的生产工具,是属于河姆渡文化的独特典型器物,这就足够说明此地文化的独特性。

而居住方面,河姆渡文化中成熟的干栏式建筑以及榫卯式结构,后来则成为中国建筑文化中最经典、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却与中原地区的半坡氏族中半地穴式的建筑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一切,与宁波的独特地理和气候环境条件,都有着天然的联系。风俗文化都是为了满足特定地域人们的生存生活需要才被创造出来的,在传统的社会中,这种需要长期地与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相伴生,因此,即使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北方文化对宁波等地的影响巨大,也大多只是停留在观念方面,在地方风俗的具体表现上,则体现得不是那么明显了。

第二,环境决定风俗。从环境决定论的角度来解释风俗的发展是不合适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风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尤其在传统社会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制约和影响已经几乎达到了绝对的地步,在农业生产上尤其突出。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生产能力低下,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去适应环境,一年的收成不好就可能直接导致青黄不接、无米下锅,所以一些能在农业上达成稳定收成的风俗被广泛推广,严格遵从,并长久保存。即便是一些“求雨”、“祭祀”等不科学的民俗也被广泛保留。

试想,在连绵阴雨或长期干旱的情况下,用双手劳作来求生存的老百姓靠什么来战胜老天?只有祈祷,祈求老天爷保佑,要么快点下雨,要么快点天晴。因此,对于从事农耕生产的种植业,不管是北方的麦作生产区,还是南方的稻作生产区,所采取的方式几乎是完全一致或基于完全一致的信仰基础上的仪式。但南方毕竟不是北方,南方的气候与北方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异,这就使生产方式方面的习俗具有鲜明的浙江或宁波地区的特点。如在秋收之后不再种植任何庄稼而种上作为肥力的紫云英的养田习俗。

第三,南北融合而趋同。魏晋南北朝的东晋时期,使地处江南的杭州、宁波等地区,第一次可以直接感受到来自北方的风俗文化的时期。此时,北方大量具有影响力的世家大族进入浙江等地,他们带来的开化早且异于本地文化的生活、礼仪和观念,让本地人感到自己的相形见绌,因此,他们竭力学习模仿北方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他们的语言,从而导致了南北文化在上层人士中本质上的融合。南宋的建立和更大规模的北方各地人口迁入浙江,使这种融合不仅在上层人士之中,也在平民百姓中展开,并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史以来,浙江人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异文化”进入生活的视野,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喜庆,从节日习俗到娱乐竞技,生活中南北之间的创造和融合,完全进入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地,从此,大部分习俗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逐渐融合趋同,并进一步去适应宁波本地的风土,从而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形成了宁波的本土风俗。第四,细节差异形成地方性标志。宁波文化在后期的融合发展后,在细节上仍然有自身明显的特点。自古以来,宁波以种植水稻为主,火耕水耨、饭稻羹鱼是宁波生产生活的特点。

宁波人喜欢吃米饭,既是水乡,又靠海,鱼是用来“下饭”的主菜,正是因此而来的“饭稻羹鱼”。鱼成为宁波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象征,如过年吃团圆饭时必须有鸡鸭鱼肉,鱼象征有余。北宋之后,北方人大量迁入浙江,带来差异很大的饮食民俗。大家都知道北方人以面食为主,也有很多经营者在当时当地经营具有北方特点的食品,有很强的传播力量,然而千年下来,宁波人始终还是以稻米作为主食,各种糕点也是用米磨成粉再制作而成,如年糕、米馒头、酒酿等,在南北文化的多次融合中始终带有自己的标志。在信仰民俗中,很多也带了自身的特色。如余姚先民一直把鸟作为信仰,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俗传是麻鸟送谷种到人间的日子,是日,“麻雀饭”活动在田野举行,排场隆重。像这些风俗细节在传承中被保留,沉淀成为宁波地方性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好了,今天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祝你天天好心情,我们下次见,喜欢这些历史故事的话,就动动小手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tc/8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