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别名阳明故里,隶属于浙江宁波,位于浙江东部宁绍平原,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南岸。余姚是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名邑”和“文献名邦”的美誉。余姚自古人杰地灵,是姚江学派的发祥地,也是王守仁、黄宗羲、蒋梦麟、沈君山等人的故乡。如今的余姚是一座富有活力、充满幸福感的江南小城。
今天带大家去看看上世纪80年代的浙江余姚,重温一下昔日的余姚生活回忆。
图为上世纪80年代的余姚城区俯瞰,姚江穿城而过,多座桥梁把两岸城区连接在一起。姚江是余姚的母亲河,它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汇入甬江之后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姚江水亘古奔流,日夜不息,滋养着余姚这方沃土,使其自古就享有盛名,成为东南最名邑。
80年代的余姚,建成不久的青少年宫。当年少年宫院子里的这架飞机,吸引了多少孩子前去观看啊,看到这架老飞机,70、80后的余姚人肯定是满满的回忆。
80年代的余姚,原江南中学一带,远处操场是江南中学操场。江南中学后来更名为余姚梨洲中学,这所学校底蕴深厚,厚积薄发,是英才辈出的摇篮。
80年代的余姚老汽车北站。当年的老汽车北站规模不大,但是这里却留存着余姚人当年的许多出行记忆。许多余姚人从这里离开余姚,又回到余姚,这里是余姚人进出余姚的港湾。
80年代的酱园街,在余姚北城之东,踱过横跨在东护城河上的和鸣桥,有一条古街,这条古街就是酱园街。酱园街在几百年前是姚城较为繁华的商业街区,后来渐渐没落了。80年代的酱园街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街道北面是家杂货店,卖些酱油老酒烟糖,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80年代的余姚江南电影院,在那个年代,对很多余姚人来说,闲暇时间来这里看场电影是很惬意,很快乐的事。
80年代的余姚,位于联盟桥大转盘的雕塑“东方明珠”。对于当年的这座雕塑,现在的余姚人几乎已经忘记了。看到这张老照片,是否勾起了你的回忆呢?
80年代的余姚老县衙门头,上面写着“文献名邦”。余姚历史悠久,秦时置县,至今已有多年建县历史。余姚人文鼎盛、文化灿烂,享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jj/9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