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成化八年(年)九月的一天晚上,位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城内龙泉山北麓的王府中,一位老妇人做了一个梦,梦到天神抱着一个童子,腾云驾雾,从天而降,并对她说:“这孩子将来是人才,你们要好好教育。”梦醒时分,突然听到了一阵婴儿啼哭声,原来她的孙子出生了。因为这个梦,爷爷给孩子取名叫“云”,他就是后来被尊为“心学圣人”的王阳明……
这不是说书,而是来自余姚作家光正的新书《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日前,光正带来他的新书《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在开明书院给孩子们讲了一堂趣味盎然的宁波历史文化课,让孩子们感受宁波文化独特的魅力。
当我们漫步宁波老城区,最醒目的古建筑,除了中西合璧的鼓楼,就属天封塔了。天封塔,难道是上天封的吗?肯定不是。难道是皇帝封的吗?也没有记载。关于天封塔名字的由来,我们来听一听书上是怎么说的……
这是第一本专为孩子撰写的宁波历史普及读物,从河姆渡人的传说到宁波解放,近百个故事呈现宁波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里有孙恩起义、黄晟建罗城、明州保卫战等历史事件,有隐士严子陵、孝子董黯、日僧雪舟、大学者黄宗羲等历史名人的故事,有阿育王寺、天封塔、双屿港、钱业会馆等古迹的传说,让孩子沉浸于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了解宁波,热爱宁波。每个故事配以漫画插图,随书还赠送《宁波历史大事记》别册。
作者光正,原名杨燚锋,浙江余姚人,文学学士,历史学硕士。曾在电视媒体、文博单位工作,现供职于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从事宁波城市文化历史研究。
说起自己写书的源头,光正说,其实有一个过程。人们常说,因为懂得所以去爱。爱一样事物的前提就是了解,去知道它,从而爱上它。这个爱就是对宁波历史的爱。
在2年多的时间里,忙完白天的工作,光正就会坐在书桌前,开始创作《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整整个夜晚,光正梳理了个在宁波发生的真实又具有历史节点性意义的故事。书中出现的地方,无论是现存,还是只剩下遗址,光正都要去走访调查。
“通过写作和工作就能感受到,无论是遥远的先秦时期,还是诸侯割据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抑或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隋唐宋,乃至封建晚期的明清。宁波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定位,更有着不同的‘性格’显示在全国面前。宁波历史是中国大历史的组成部分,受到大潮的影响,宁波也在一些关键节点,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真的值得我们来大书特书。”光正表示,写书的过程中参考一些历史文献,最主要就是《宁波通史》。
在铁路宁波站南广场两侧有一个占地2.8万平方米的祖关山文化公园,这个历史上最早出现在宋乾德年间的旧址新建公园,曾与王安石发生过联系。光正在书中分享道,王安石这位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鄞县(今鄞州)担任地方行政长官时,他的小女儿出生在鄞州,但被称作老爸“小棉袄”的小女儿出生不久就夭折了。王安石非常痛苦,他将小女儿安葬在祖关山,几年后朝廷奉诏,王安石要离开宁波。临出发前,王安石又一次来到小女儿墓前,作诗一首,抒发对女儿早夭的不舍之情。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像宁波有记载最早一位名士严子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同班同学,孝子董黯、日僧雪舟、大学者黄宗羲等历史名人的故事都在书中一一呈现。
“跟着故事游宁波。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本书了解宁波,爱上家乡。当然,还有深层次的提升。比如通览的好处,其实就是打开心胸,不再为眼前的事情烦恼,让孩子们懂得兴衰成败不在一事一时。比如故事都是积极正能量的,培养美的意识,真善美的情怀。”对于给孩子们写这本历史书籍的意义,光正如此说道。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这部故事集,既是一部形象化的宁波简史,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
陈晓旻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jj/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