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流工作室上流UpFlow
作者
大锤
编辑
未生
封面
《我是路人甲》
90后又双叒上热搜了。
这次热搜的内容极度真实:“第一批90后已经要30岁了。”
之前头秃牙掉两眼昏花什么的,起码还能安慰一下自己,但这次突然意识到“马上步入三十大关”,不得不说还是有点冲击的。于是又一批曾经在北上广摸爬滚打的90后,开始重新为自己规划未来。
一批又一批的新一线城市涌现,成为北上广与家乡小镇之间的平衡支点,年轻人的选择突然变得多了起来。从年的人才流入分布数据来看,杭州、长沙、成都早就超越了北上广,杭州更是成为了最“吸粉”的城市。
也难怪,“浙江宅”被顶上了热搜,不得不说,做个浙江人也太幸福了。
part.1
杭州,奇怪得不像个大城市
在浙江省里,最有名的莫过于杭州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直以来,杭州的名片都绝对响亮。然而如今,这座“人间天堂”却在悄然发生变化,以至于有很多刚刚来到杭州生活的人都觉得这座城市真是“越来越奇怪了”。
杭州的人都去哪儿了?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北上广了?除了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令人窒息之外,大概还有一个致命原因:一线城市的人也实在太太太太太太多了——
上厕所排队,早晚高峰排排队,医院去办证排排排队,网红打卡点排排排排队,黄金周排排排排排队……到处都是人山人海。
总之,对这届越来越没耐心的年轻人来说,排队真的是肉体以及精神最大的折磨。
更何况还有些本来就热衷于排队的城市,比如说上海。在上海人眼中,不管是美食还是服务机构,排队的人越多,似乎越是品质的保证。而对于一向有些挑剔的上海人来说,为了得到心仪的东西,排上几小时的队又算得了什么。
反而杭州这个地方就很奇怪——医院还是各种官方机构里,我们都很少能够看到令人自闭的长队。
所以,杭州的人们都藏到哪里去了?
杭州人的钱都去哪儿了?
讲道理,像杭州这种原住民悠闲自在,新来的互联网IT精英们这么多金的金贵地儿……大家想必都不差钱儿吧?
可要是上网翻一翻杭州小偷的日常,那可真是字里行间都凸显着一个大字:难。
年杭州就发生过一起“偷默盗泪”的事情。有两个外地的流窜惯犯,一个从宁波坐大巴,另一个从云南坐飞机慕名而来,在杭州一口气偷了4家便利店后,喜悦之余却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每家店里的保险柜里都空空荡荡,这一趟“出差”下来掐指一算一共也就两千多块钱。
也就是说此次杭州之行除了三餐无忧之外,偷来的那点钱甚至还不够往返杭州一趟的交通费。
还有更惨的,一个小偷连撬两车盗窃车内物品,结果最后全部收获仅有5个硬币。最后还被警察抓住了,光两辆车的车锁修理费一项就得赔块……
小偷内心os:我实在是太南了。
那么,杭州人又把钱藏到了哪儿呢?
part.2
杭州为什么越来越“怪”了?
如果有人问你这个问题,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是刚来杭州,或者对杭州不够了解。因为跟其他城市相比,杭州似乎从来不像个“正常”的大城市。
当其他一线城市在拼命亮出优惠政策,吸引来自全国的优秀毕业生以及互联网人才的时候,杭州在一声不响地“吃老底”,“人间天堂”“西湖美景”的牌子擦得倍儿亮;
当新兴城市人均收入疯狂上涨,白领高管以及各个成功人士标榜现金消费才是上流人士的符号,把“我的卡,随便刷”当做土味情话时,杭州默默地用线上支付取代着包括公交地铁在内的各种线下支付方式;
而没过几年,当“超一线”们突然意识到人口压力,北京和上海人口分别突破万大关,开始着力控制人口的时候,杭州却开始对大量“逃离北上广”的外来人群张开怀抱,人口也慢慢悠悠地突破了万……
杭州慢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野”路子,这里面不乏浙商文化的功劳。
提到浙商,大家的第一想法往往是“太有钱了”,但有钱的背后,浙商代表的是杭州人不走寻常路的作风。
从明初首富沈万三,到民国时期的江浙财阀,浙商的繁荣延续至今,在于他们不断去尝试新东西,哪怕听起来比较离谱。
比如浙江桐乡不出羊毛,却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浙江余姚不产塑料,却有全国最大的塑料市场;浙江海宁不产皮革,却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
这座知名老城一直在尝试各种新鲜的可能性。
如今的浙商依然在走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在互联网中找到了新机会。,杭州又开始建设数字城市;同年,杭州发布了“城市大脑”。
前不久,上流君围观了一下《南北方堵车,到底哪家强》,大家在评论里实名表扬杭州交通。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杭州“城市大脑”的有效运行。
去年,杭州有公里地铁在全面施工,总路面通行面积减少了19.2%,但上半年交通通行速度同比却提高了15%。
而像上文提到的“杭州人零排队”的“怪现象”,也是因为数字杭州推出了“浙里办”APP,降低了一切被排队逼疯的可能性,类似换驾照、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看病排号、办户口等等等等都可以在线上完成。
截至今年9月初,浙江已经作为中国首个“移动办事之省”,成为了全国网上办事比例最高的省份。
至于现实版的“笨贼一箩筐”,现在就算不说杭州,哪个城市还没实现“无现金支付”呢?
不过,杭州确实可以说是最早开始普及“无现金支付”的城市,早在年,杭州就已经有超过95%的超市和便利店能够使用线上支付。
此外,杭州还铺大了盘子,成立了全球首个“无现金联盟”,杭州本地的公司蚂蚁金服与联合国环境署一起成为了理事成员。
part.3
杭州,非常好,非常年轻
时间如果再倒退几年,杭州可能依然还是大家心目中的那个理想“养老圣地”。
帮家人带带孩子,有事儿没事儿围着西湖逛上一圈儿,顺便给大孙子背上几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或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雷峰塔断桥走一走,然后回家再重温一遍《新白娘子传奇》。
只是现在,杭州虽然还是那个历史文化色彩浓郁的杭州,可它却已经不再那么“老”了。
随着阿里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影响力日渐扩散,大批年轻人涌入杭州,这些年轻人的到来,给杭州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与活力,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年轻。
同时,在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整个杭州曾经的慵懒与缓慢也在慢慢被高效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所代替。
这两天正在举行的云栖大会,又为杭州捞了一把好感度。几万90后开发者如朝圣般浩浩荡荡涌入云栖小镇,平头哥NPU芯片的发布让整个人工智能行业为之振奋。
这里现在几乎成为了中国数字经济的策源地,云计算的萌芽,DT时代,新零售,达摩院等一系列数字技术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去杭州的决策,做这个选择要放弃很多,要改变很多,很多人到杭州是完全重新开始。但是事实证明,杭州很值得。
这里的房价还可以,工作氛围相当理想,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座老城,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有很多活力,能给愿意从事尝试的年轻人提供机会。”
马上30岁的Ann表达了自己当初选择杭州的原因。这一批90后,在品尝过北上广深的苦辣酸甜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或许真的与这些“超一线”八字不和。
但是直接回三四线老家,又总觉得有那么点儿“告老还乡”的悲凉与不甘。而这时候,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正在逐渐成为他们这些“互联网移民”最好的选择。
更何况,对这些马上进入“三字头”的90后们来说,可能能够尝试的机会和时间也没那么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jj/10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