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惊一场余姚妇女抱着刚满月的孩子走上通

发布时间:2017-10-7 15:26:15 

文章的开始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过去的时候,我们余姚分南城和北城,一条姚江正好从中间穿过,生活在两岸的老百姓通商走亲戚都要经过一座石桥,这座桥叫“德惠桥”。

有一年,石桥被洪水冲毁,两岸百姓过江只能靠舢板、竹伐、渡船来过江。如果遇到狂风大雨,经常会有人翻船落水,溺死江中。

那时,龙泉寺有位通济和尚,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望着江面叹息道:“要是这桥能重修多好啊!”

为了能修好这座桥,于是他拿着他的钵盂到处化缘,只身行走数万里,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通济和尚终于凑足了修桥的钱,桥开始动工修建。

在他的带领下,工匠们起早贪黑,不分昼夜苦干,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把桥修好了。这座桥就是现在的通济桥,人们也叫老江桥。

通济桥通桥那天,余姚城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做官的、经商的、远近的百姓,全都聚到姚江边。江上划龙船,两岸舞狮子,场面好不壮观。

余姚有个习俗,新媳妇嫁到夫家生了小孩,满月那天要去外婆家做客,遇到这种情况,得先让小孩过桥。

正好那天剪彩时,桥南有位年轻的村妇怀里抱个小孩正等着过桥。这小孩真是好福气,出娘胎头一回就碰到这么好的事,大桥刚刚修成,他竟走了个“头桥”。

神奇的是,这个“走头桥”的小孩竟是一位“神童”,天资聪颖,才华出众,《三字经》张口就来,《百家姓》倒背如流。长大成人后,接连考取秀才、举人;进京殿试,又中了进士一甲头名,做了状元;后来还官至一品内阁大学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谢迁谢阁老。

从那以后,余姚的百姓,每当有小孩满月,都要先请菩萨,通报祖宗,然后抱着小孩撑一把黄色油布伞到通济桥去“走头桥”,嘴里还要念念有词:“新人走新桥,走过新桥万年牢,代代为相做阁老……”人们把通济桥当作小孩通往人生道路的第一阶梯,寄予登科入仕、光宗耀祖的厚望。

小堂占尽一湖春,

咫尺雨烟接市尘。

日日街头鲑菜满,

不妨长作泗门人。

——黄宗羲

这是黄宗羲在泗门避乱时写下的一首诗。泗门地处余姚市境西北、宁绍平原中部、濒临杭州湾,综合实力更是跨入全国百强镇行列。不仅如此,泗门还是一方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土地。在明清时期,泗门出了很多名人墨客,最著名的就是状元谢迁。

牌坊典故

在龙泉山东麓有一块“文献名邦”匾额,原先是一直挂在县衙的头门口的,和现在一样,匾额也是朝里不朝外的,说起这其中缘由,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

明嘉靖皇帝在位期间,谢迁已经是历经四代皇帝的谨身殿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并称天下三贤相。明朝不设丞相位,大学士实际上行使的就是丞相之权,当时的人们称大学士为阁老,因此谢迁也被称作谢阁老。

当时余姚人在朝为官的还有兵部尚书王阳明、状元韩应龙和十八学士等,可谓人才济济。嘉靖皇帝十分看重余姚学子的学问政绩,询问谢阁老后得知余姚人都喜欢读书,便决定赐一块“文献名邦”匾额给余姚。对此,严嵩、赵文华等当朝权奸虽妒忌在心,却碍于谢阁老的威严敢怒而不敢言,只得暗中刁难,规定匾额要向里挂,不准朝外挂。而等到匾额送到余姚之时,谢迁已经告老还乡,在泗门老家颐养天年。

喜中状元

谢迁自幼过目不忘、聪慧过人,七岁就能对对子。有一天晚上,谢迁的祖父直庵公与舅父愤斋先生在一起闲聊时偶然闻到蛙鸣声,就随口说出:“蛙鸣水泽,为官乎为私乎?”不想谢迁在旁应声而答:“马出河图,将乱也将治也!”两人大为称奇,从此其父简庵公就教授他四书五经,谢迁往往初习经义就能出口成章,并且不厌其烦的深究经义。

年,谢迁在明成化十年举办的乡试中得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赶考会试,被录取为前三名而得以面君殿试,皇帝出上联“炭黑火红灰如泥”予以考校。谢迁当即以“谷黄米白粉如霜”相对。皇帝龙颜大悦,将谢迁钦点为乙未科一甲第一名状元。

为官仁德

谢迁为官后,以其立身正直、忧国忧民、举贤任能的大政治家风范为世人所乐道。年弘治元年,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内侍郭镛为巴结新皇帝,请旨在全国挑选美女充实后宫。谢阁老闻知后当即上书痛陈其弊,得到朝野一致认同,从而阻止了这次选美。

弘治四年帝居东宫时,谢阁老担任讲官,每逢进讲前“必正衣冠、习诵”,以生动形象、详尽具体的事例上疏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豫逸,深得孝宗皇帝赞赏。弘治十四年,兵部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江南百姓税银,谢阁老反驳道关键是撙节费用,增加赋税只会弄得民不聊生,他的意见最终得到了皇帝的采纳。

辞官还乡

到了明正德年间,明武宗皇帝朱厚照即位后重用宦官,太监刘谨当权,皇帝终日戏耍玩乐,不问朝政。谢阁老见权阉专横、朝政腐败,与众朝臣几度相谏不予采纳,因而愤然辞官还乡。

受其影响,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也因直言犯上而遭贬官并被刘谨追杀,谢迁的弟弟谢迪和儿子谢丕也被削职为民,还有周礼、徐子元、许龙、徐文彪等人因是谢阁老的同郡乡人而遭致下狱。刘谨等奸臣甚至唆使皇帝下诏:“自今余姚人毋选京官”,从中可见奸党对谢阁老的敬畏和害怕之心,也足见谢阁老在朝中的影响力。

虽然五年后刘瑾因图谋篡朝而被诛杀,谢迁与其弟其子皆官复原职,但谢阁老仍闲居泗门,无意复出为官。直至嘉靖皇帝即位后,经不住皇帝的多次邀请,谢阁老以七十九岁高龄于嘉靖六年再度入京,官拜谨身殿大学士。

此度入朝仅几个月,谢阁老即以年老体衰为由力求去职。皇帝再三挽留不成,就说,如能当即对上他出的上联,就准其所愿,提笔写下了“口十心为思,你思妻、思子、思家乡”,谢阁老略加思索即回笔复了“言身寸为谢,我谢天、谢地、谢皇恩”。皇帝一看拍手称妙,当即批复准予离退归乡。临行时,嘉靖皇帝赐锦织大带和翎学诗一帙,并赐敕遗官护送致仕归里。

谢阁老去世后,当地百姓一直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学士。他们对阁老曾居住过的房子也特别珍惜,即便是在动乱年代,房子也不曾被毁。如今,余姚地方政府和泗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几经修葺的大学士第、状元楼、谢氏宗祠等历史遗址,都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并成为人们纪念和瞻仰谢阁老之地。

大学士第

大学士第位于泗门镇西大街社区大学士路2-9号,坐北朝南,明代早期建筑。为谢迁祖父谢莹的宅第,也是谢迁幼年生养之地。

门厅为硬山顶平屋,面阔五间,穿斗式梁架,三柱五檩。

正厅为硬山顶平屋,五开间,外侧长条石铺地,内界方形青砖墁地。梁架结构为五架抬梁。

两侧厢房也为平屋,面阔各三间。

大学士第是泗门现存最早的宅院之一,又为谢迁出生地,具有较重要的内涵和建筑价值。

状元楼

大学士第后门,就是“状元楼”。状元楼是一幢三间两弄砖木结构的明代建筑,中间有一穿堂间,所有木柱的石磉礅已沉入地面,木柱、横梁、楼板等木结构呈深黑色,但楼檐四只转角依然往上翘着,当地人称为“五岳朝天”。

据《四门谢氏二房谱》记载:状元楼初建时为平房。新房落成时,恰逢谢迁之母邹式产下谢迁。幼年谢迁据此为书房,每日诵读、研习。谢迁中状元后将书房作了扩建和修葺,状元楼由此得名。该楼坐北朝南,歇山重檐,三间二弄,是余姚现存规模较大的明代早期建筑,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时光荏苒

岁月沧桑

泗门这座人文古镇

不管多少年

曾经在历史中的辉煌与荣耀

是永远抹之不去的

Time酱猜你喜欢

壕就是壕!余姚一老板壕掷20万给一周岁“宝宝”庆生,还有一举动“吓傻”网友,刷爆朋友圈!!!

四明山深处小水库惊现千只野生鳖,连嵊州等周边县市的百姓都蜂拥而至......

今天全余姚的人都为这群姑娘点赞,酷暑40°C,她们到底干了什么......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
北京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fj/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