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东山水曲,唐田居林麓;奉嵊界中央,佳木连修竹;森森千余家,鸡声乱茅屋;霓桥落晚霞,凫岩悬飞瀑……”如此优美的诗句,出自《唐氏宗谱》,描绘的是四明山镇唐田村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这个位于大山深处、余姚最南端的村庄,竟然已经有着多年的历史,更令人惊奇的是,村里至今还有多人口居住,是四明山镇人口最多的村庄。人口如此集中的大村落,这在地处偏远的大山深处是比较少见的。
初春,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记者慕名前往唐田村探访。从四明山镇政府所在地梨洲村出发,沿浒溪线南进,过北溪村,穿茶培村,至冷水坑,在三叉路口右拐,很快就进入了唐田村境内,唐田村是远近闻名的樱花专业村、四明山镇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道路两边的山坡上种满了樱花、红枫,再过几天,樱、枫尽放,这里将是漫山遍野一片火红的景致,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车子驶入古村,村道沿溪而上,两边各式民居依山傍溪而建,屋宇连绵,错落有致。不时看到路边堆放着刚掘起的樱花、红枫,村民唐先生正在往客商的货车上装运花木:“这车花木是销往江苏常州的,现在花木市场的形势没有前几年那么好了,价格也下跌得厉害,但村里大多数人还是以种植花木为主,收入还过得去。”是啊,对他们来说,这些花木,就意味着一年的收成、全家的希望,村中随处可见的一幢幢气派的楼房和路边的轿车,说明了村民的富足。一间旧式民居的门口,一位老阿婆坐在小板凳上,正在劈柴,神情悠然自得,几户村民的屋顶上开始冒出了缕缕炊烟,远处薄雾笼罩,整个村庄显得十分宁静。
据史料记载,南宋绍兴元年,即公元年,喜游山乐水的长三公揽胜至此,登钟山、陟鼓坪,却见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梅潭琴泉,形形色色、俯仰百变,殊不胜爱之,遂宅而居,仗剑开田,溯长三公姓唐而以田为始,故得名唐田。从此,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长三公和他的三十四代子孙们繁衍生息、艰苦劳作,书写着唐田的历史。
唐田村的花木发展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村里已经有不少农户在搞花木生产,后来因品种、市场营销等原因,村里的花木生产一度衰落。从90年代初开始,镇村两级鼓励广大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花木产业,家家户户开始种樱花、红枫,做起了“花生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今,全村的花木种植面积达1万亩,品种有樱花、红枫、海棠、白玉兰等,最大的种植户年收入能达到万元。
随着花木产业的形势日益严峻,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唐田村又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子,经过考察论证,于去年初投入多万元,将村里的茶山改造成果园,引种了车厘子、国庆桃、猕猴桃等水果,建设全年可供定点采摘的精品水果基地,在引种成功的基础上,将引导村民扩大水果种植规模,大力发展花果观光采摘游,为村民增收创造新的增长点。
唐田村还有一条拥有多年历史的古道,即栖霞坑古道,它既是古时唐田村人去奉化溪口贩卖茶叶、毛竹、竹笋等山货的重要通道,也是以前新昌、余姚通往奉化、宁海的“唐诗之路”,是浙江省十大古道之一。经过修缮改造,这条古道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现在一到周末,每天都会有上千人来此徒步,成为山村的新景观。唐田村审时度势,以栖霞坑古道休闲徒步游为抓手,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古道古村休闲游,拓展古村观光、农家乐、民宿、文化交流等休闲项目,同时将推出文化拓展提升游,建设亲子游定点村、拓展训练基地,努力将唐田村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古韵浓厚、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村。
编辑:应红渊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xw/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