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新闻余姚市政协让文化成为城市的

发布时间:2018-2-26 9:51:01 

对于一座城市来讲,经济决定地位,文化决定品味,文化是城市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竞争力。“余姚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挖掘整理,完全可以转化为‘走在前列’的有效资源,成为这座城市的特殊标记和引以为傲的文化自信。”日前,在余姚市政协常委会议上,市政协主席陈长锋的这番话,点燃了委员们的建言热情。

“‘阳明故里’是我市的金字招牌。应在思想研究发掘、传播弘扬、规划建设等方面加快步伐。”高李生委员建议,深化学术研究,着力提升王阳明文化建设理论层次;整合各方力量,成立王阳明研究院,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横向学术联系;联合北京、贵阳、杭州、赣州等城市,牵头成立全国性的王阳明史迹史料联盟,通过轮流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搭建传播平台;深化市场运作,整合王阳明故居、中天阁等核心资源,重修“两王祠”,建立“阳明书院”。同时,在市区主要道路、公园等公共空间建立相关标志性建筑、塑像、标语牌等,全域化推进阳明故里建设。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也是历史给予现代余姚呈现古代文明光芒的宝贵机遇。建议把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提到我市的战略高度。”褚纳新委员认为,作为“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王阳明故里”“浙东史学派奠基地”,余姚有太多理由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名”将全面提升余姚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他建议,设立“申名”办公室,设立专家委员会,明确“申名”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管理作用,形成合力;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加快历史街区保护,加快府前路历史街区一期整治工程和业态设计布局;尽快启动武胜门历史街区修缮整治工程,原汁原味呈现传统风貌;加大文化建筑保护力度,尽快公布余姚首批历史建筑名录;加强文保资金投入力度,集中修缮一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文物建筑。

人才是文化繁荣的基础和支撑。吴春艳委员建议,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市文化跃上新台阶。健全组织,建立机制,保障人才队伍健康发展。加大对基层文化骨干、乡土文化能人和民间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加强并保障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薪资等方面的政策落实。通过设立名家工作室、特聘教授、联合攻关课题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不断突破身份、资历、地域限制,大力引进人才。建设文化人才数据库,全面摸底专业人才,分类施策,对专家级、重点培养级、后备人才级等专门建档,动态跟踪。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的奖励扶持和经费保障力度。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姚剧的发展成绩斐然,如何确保其传承发展、事业长青?黄飞委员呼吁,根据戏曲行业特点,对“姚保中心”进行创新探索。增加编制,确保核心人才不外流,加大聘用力度,广纳优秀后备人才加盟。推行人员交流政策,对因年龄或身体原因不适合上台且经验丰富的演职人员,分流到文化馆等行业相近单位,继续发挥作用,为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病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xw/2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