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宋时期,径山茶享有盛名,为何如今在人

发布时间:2024/3/22 14:23:47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www.bdfyy999.com/

本文系作者年轻那么短暂的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径山茶,这个茶品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已经淡漠了,殊不知在唐宋时期,径山茶享有盛名。径山茶产于余杭的径山,径山位于余杭与临安接壤处,为天目山之支脉,蜿蜒向东北伸展,凌深拔峭,舒岗布麓,若舞若翔。宋朝名诗人苏轼《游径山》诗云:“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途中勒破千里足,金鞍玉镫相回旋。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渊。”“茅宴坐荒山巅。”这是对径山雄伟峻拔气势的绝妙写照,也是对径山山水景色及对径山历史的高度概括。山有山径通天目山,所以叫“径山”。

径山茶

“有东西两径,东径通余杭,西径通临安,故又有“双径”之称。”盘崖绕壑,循曲行,拾级向上,自山脚至径山寺高五里,自寺前至峰顶又五里。山径两侧,长松深篁,浓翠蔽日,淙潺之声,澄澈可喜游人缓步其中,忘却登山劳困。径山上有宴坐、堆珠搏、凌霄、御爱五峰,罗列四周,内拓一平林垣壑。境内灵踪异迹,星罗棋布,到处是景,最宜邀友遨游。径山上清晰悦耳的山泉声和洪亮悠扬的古钟声,特别令人向往。清朝魏源《自天目至径山寺》云:“左泉右泉照石影,出谷入谷聆泉声。远山青绿近山碧,大泉钟磬小泉琴。”

山径寺

诗人将径山的泉声和钟声两相融合一体,真是描绘得惟妙惟肖。径山茶之所以闻名,除了产区自然条件优越,产品独具风味以外,还与这座名扬中外的径山和径山寺密切相关。径山在唐朝以前,史料记载尚少,唐朝开始才闻名于世。关于径山的开发历史,在临安、余姚两县旧志中有一段神奇又有兴味的记载。唐代宗时,有僧名法钦,自苏南来浙西,到了径山脚下,据石床危坐,见一白衣老人,自称为老龙化身,老人对法钦说,自大师到此,知必久居,我所属都不能安息,愿归天目山,并以此山相让作为驻锡之所于是引法钦上五峰之间,指着一水池说,我去以后,此湫必将旱涸。

临安的绘图

话音刚落,老人即隐没于风雨晦暝之中。傍晚雨止,一湫已变为平陆,只存一洞穴,那就是径山上著名的龙井。复见北峰阳面出现一所新庵,法钦疑是老龙为他所建,从此,就在那里结庵居住下来。唐代宗知法钦奇遇,亲书御诏,赐以肩舆,又以弟子之礼相迎,赐号“国一”,称国一禅师。法钦遂成为径山寺之开山鼻祖。当年法钦禅师结庵之处,就是以后的真庵建寺。宋乾符六年(年)改为乾符镇国院,政和七年(年)改为径山能仁禅寺,开禧年间(—年)宁宗御书额赐径山兴圣万寿禅寺。

万寿禅寺的绘图

元朝末年,寺院遭到兵毁,明洪武年间(—年)重建。径山西径山巅上著名的古钟楼建于明永乐年间(—年)。径山开山禅师经帝王的瞻礼,加以御书赐额,径山寺耗费巨大民财营造兴建,殿宇楼阁,瑰丽庄严,自宋至元,径山寺成为江南禅林之冠。当时径山寺香火不绝,食僧达千余人,不但四方僧侣云集,日本禅僧也冒险渡海,慕名而至。宋、元二代就有九十余日本禅僧来到浙江天目山、径山、天台山、育王山、天潼山等古刹修业。茶能节食,有醒脑驱眠之功,素为僧侣的特殊爱好物。

天目山的绘图

回顾我国名茶的发展历史,名山一古刹一名茶,几乎已成为规律,径山茶也不例外。《茶经》记载,在唐代临安天目山及附近诸山都属有名的茶叶产地,唐代诗人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中写道:“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可见天目茶在唐代已很著名。同属天目山山脉的径山,那时寺院已兴起,僧侣集聚,僧茶彼此亲近,唐时已有茶产是很自然的。到了宋、元二代,径山茶已与天目茶齐名,宋代钱塘昊自牧《梦粱录》记载:“径山采谷雨前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

《茶经》的书籍

宋朝著名的茶叶大师蔡襄游径山时,见泉甘白可爱,汲之煮茶,赞誉径山茶清芬袭人。张京元游径山,有“泉清茗香,洒然忘疲”之句。明朝田艺蘅《煮泉小品》中指出:“叶清臣则云:‘茂钱塘者,以径山稀。’今天目远胜径山…洞霄次径山。”清朝谷应泰《博物要览》记载:“杭州有龙井茶、天目茶、径山茶等等六品。”径山上林木繁茂,秀竹成林,茶树多分布于山峰阳面及山坞避风之处,《康熙志》记载:“余杭径山所产者甚多,然不如钱塘龙井者良。”《续余杭志》记载:“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及里山坞,出产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得。大约出自径山四壁坞者,色淡而味长,出自里山坞者,色清而味薄。”

茶叶

由于径山茶产量有限,尚不能成为商品茶,除了专供寺院僧侣头目、显贵要人享用及馈赠之用外,市场上不易轻的,稀有珍贵可以想见,这也许是人们对径山茶印象淡漠的原因之一。在古时,当人们登山游览或进香时,方丈会引你登上僧楼,不但会端出一杯清香可口的春茗,还会带你领略径山的美景。王畿《径山诗》作了这样的描述:“登高喜雨坐僧楼,共语茶林意更幽。万丈龙潭飞瀑倒,五峰鹤树片云收。碑含御制侵苔碧,径启昙花拂暑秋。还拟”。

参考资料

·《径山诗》

·《续余杭志》

·《康熙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wz/8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