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处入河雨水口正往东楼江中排水。
图为发黑发臭的河水。
近日,有网友反映余姚市东楼江河水黑臭,表面有油污和垃圾,记者随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
前天下午2点左右,记者来到余姚市凤山街道东楼村。村民周大伯向记者介绍,早年东楼江大部分河道在村内,但年前后已被填平,在原来的河道位置铺设了直径1米多的管道,目前东楼江露出地面的河面位于胜一村冯家自然村。周大伯表示,铺设管道后,道路上的窨井和管道相连,一到夏天管道内便有一股腥臭味通过窨井涌上来,令周边村民苦不堪言。
记者随后赶到了余姚市胜一村冯家自然村。冯家自然村位于中山北路东侧,村内建筑排布密集,有许多出租房及厂区。记者发现,东楼江河道水位仅30厘米左右,靠近河岸的河滩上有大面积黑色淤泥,河道岸墙上残留着河水冲刷留下的漆黑印迹,远远望去整条河道漆黑一片,仿佛被墨水染黑。记者走近后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腥臭味,不过此时河面并未发现明显油污,部分河段内有零星油污漂浮,沿着东楼江向东走去,河水逐渐清澈。
随后,记者沿着东楼江进行走访。进入冯家自然村步行约米左右,记者遇到了一处正在施工的工程。工程将东楼江东侧河道隔断开来,目前,长约米、宽近3米的东楼江明河仅与西侧管道连通,该处管道直径逾1米。在沿河走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裸露的河滩上有不少垃圾,包括陶瓷片、电子器件、生活垃圾等。此外,沿岸的出租房及厂房铺设了大量雨水管道,仅河道南面长约米的岸墙上就有十余处雨水管道,其中有宽约30厘米的水泥管道,也有宽仅几厘米的PVC管道。虽然多数管道都标注了“东楼江入河雨水口”标识牌,但记者注意到当天并未下雨,仍有几处管道内的水流源源不断汇入河道内,管道下沿也呈现出与岸墙相似的漆黑印迹。
居住在周边的金女士介绍,她的店铺距离河道不到五米,以前一到夏天,余姚市东楼江河道便发黑发臭,浓重的腥臭味让她连店铺的门也不敢打开。年,东楼江进行过整治,3年多来河水发黑发臭现象已经有了明显好转,但天气转暖后依旧会发黑发臭。经金女士指引,记者找到了立在河岸边的“余姚市凤山街道小微水体公示牌”,公示牌的设立时间为年5月,公示牌显示该河道整治目标为剿灭劣V类水,牌上的部分文字被损坏,无法辨别。
对于河水发黑发臭的情况,村民周先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河道整治之后,河水情况好转了很多,水位基本保持在1米左右,虽然还有腥臭味,但很淡,走在河边基本闻不出来,对大家的生活影响不大。”周先生介绍,随着去年年底东楼江东侧工程开建,河道东侧被封堵后,河水水质便差了。“除了河水黑臭,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河面漂浮着大量垃圾和油污。现在河水抽过后已经看不出来了,但一旦水位上升,看起来就特别明显。”周先生表示,虽然目前村里也有专人负责打捞垃圾,但依然收效不大。
就余姚市东楼江河道情况,记者向凤山街道五水办工作人员进行询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因东江堤防加固和泵站改造需要,凤山街道对该段内河实施了临时围堰和河道抽水,预计3月底能恢复通水。
针对河水水质情况,工作人员表示,东楼江河道与模具城、胜一村的地下雨水管网互通,部分河面油污来自管网。随着东楼江河道的封堵,水系沟通不足,河水自净能力差,水质不断恶化。“自年‘五水共治’工程推进以来,街道便对东楼江开展了系统性整治,包括农村生活污水纳管、水系沟通方案等,水质较以前有了明显提升。”工作人员表示,“东楼江入河雨水口纳管率已达90%以上,针对个别未纳管、不规范的排口,我们将继续深化截污纳管工作。此外,河床上的垃圾主要来自违规倾倒与历史遗留,目前村里已开展河道保洁,在堤防工程结束后,街道将对东楼江开展整体清淤、生态治理,系统性推进东楼江整治工作,切实保障周边居民生活质量。”
来源:余姚日报作者杨峻达
主编
庞世豪
编辑
钱华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wz/7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