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桥情——了解余姚历史古桥“通济桥”
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通而又特殊的建筑物。”在今天下午,班的课堂里,就职于余姚博物馆的胡老师就带同学们领略余姚历史悠久的古桥“通济桥”。
原来通济桥又叫老江桥,古代的时候,这座桥是由木头建的,当时叫德惠桥,后在宋清时期建成了石桥,叫三孔拱桥。清雍正九年间又重建,才取名为通济桥,为姚城南北交通提供了重大便利。
桥长43.4米,宽5米,桥上有46个阶梯,每个阶梯都有1米宽左右,桥中央有2对形态逼真的石狮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通济桥如此坚固,历经数百年的风雨而仍然屹立在姚江之上,守护着世世代代的余姚人呢?原来古代的建设者利用了拱桥的原理,石块垒石块,石块的重量越大压力越大,桥身就更牢固.所以接下来胡老师用纸状的拱桥和平板桥给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发现拱桥的承重力要比平板桥的承重力要大得多。
胡老师又让同学们举例说说周边运用了拱形原理的很多东西,大家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即使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是听得意犹未尽,对古桥又有了不一样的情感。
古桥是我们余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呼吁所有炎黄子孙爱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使之更好的传承下去!
班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wz/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