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余姚市保庆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保庆路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范围东起南雷路、南至舜水南路、西至大黄桥路、北至笋行弄以北70米,总面积11.3公顷,是余姚古城仅存的三片传统街区之一,也是我市江南片唯一一处历史文化街区。保庆路历史文化街区文脉悠长,人杰地灵,走出了一大批对余姚乃至整个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是余姚仕宦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街区作为余姚古城重要的历史地段,至今仍然完好的保存着历史街巷的走向、名称以及千百年来形成的诸多深宅大院和精美的古建筑。保护好保庆路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保护余姚南城的历史之源,也是保护了余姚古城“南北双城,一水中流”的历史载体。成长的二十几年都在这里生活,这些老街旧弄的记忆,这份记忆的厚重积淀,形成了我,不论何时,身在何地,都对余姚这座城市的眷恋难忘、割舍不断的深深情忆。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条老街吧——《余姚老街保庆路》
阿朱对于这座城市的印迹,除了那人人都知道的先贤故里之外,就剩下这阡陌交织的老巷啦!
近几年来似乎全国的城市都在拆迁,又似乎全国的城市只会用拆迁来评述城市发展的脚步,拆迁后的重建所用的是伪装后的黄砖与青瓦,但砖瓦新鲜而艳丽的色彩却伪装不出那段历史的厚重。
我一直不愿去记住那些相近的巷名,因为我相信他会和余姚的历史相依存,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可当我无意中发现小时候去过的游乐园不见踪迹,从前每天路过的巷弄逐渐破败,深墨绿色苔藓的墙拉开能伸进手指的缝的时候,我知道如果再不记住保庆路、老西门路等诸如此类的名字,他们也将消失在我的记忆当中,成为故去!
走在保庆路上,虽然破旧,却沉淀着厚重的记忆,砖已随着年轮的冲刷成为灰色,一些白灰还固执地粘连在这些灰砖之上,随着时代发展,新式电器的广泛运用,陈旧的线路已不能承载负荷之重,墙外布满电缆。
苔藓墨绿色的由地面向上延伸着,直至屋檐处。水泥的窗台布着张张残缺的纱网,老人端着青瓷碗端坐在门坎之上,陈静而安详!
苍伤吗?那紧扣的大门诉说着被遗忘吗?
从前的这里应该是热闹非凡的,清晨的公鸡打鸣后,街上就有人来来往往,挑担的、赶集的、过路的、拿着扁担的、推着车的...
还有原本属于它自己的喧闹:街头那家箍匠家的老爷爷开始把他家做的木盆箍上铁丝,敲打声有节奏地响着和飘着的阵阵桐油味...
篾匠伯伯把那些竹篾削的又薄又整齐,堂屋里一张一张的席子垫得老高!
木匠的锯子也唱起了歌谣,屋里屋外摆放着各种农具忙碌的不停劳作。
各家的孩子在青石板的街中央疯玩,欢笑声、呐喊声响遍整个街道,直到夜深各家的门吱嘎想起,各家的大人们喊声一遍一遍传来,小街的小人儿才乖乖进屋睡觉...
时间婉若在此停滞,我似又回到幼时,在这初夏时节,绵缦而下的江南梅雨中,湿滑至极的巷道,我小心蹒行其中,而岁月的洗礼,我依旧少女。
路两旁依旧是粉墙黛瓦的江南式老房子,个别两层的楼上居然是可以伸出的飘窗,似又见抚笛之人静倚窗前,望着淅沥而下的滴雨。不经意中,总有数株绿色植物伸出窗台,更有一人方可环抱的泡桐从败落的墙内伸出,在破旧中顽强地彰显着生命的活力。
若因一人一事而记住一座城市,我却因留载成长的这些古巷而将这座城市深埋心底。
或于我,择一处城市静处冥思,我更是喜爱这座老城中的一处老巷吧!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
拜了个拜
·END·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wz/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