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什么freestyle~
和我在余姚街头走一走,
ohohohoh~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ohohohoh~
我喜欢我喜欢你~
生为一个余姚人,
对于大余姚的爱与深情,
不容置疑!天地可鉴!
但是,你知道“余姚”怎么来的吗?
▼
余姚
余姚,四明山在唐以前称之为句馀山,故取馀字。
姚水边有姚邱,这在《太平环宇记》一书中曾说到:“舜生于姚邱。”
姚邱又因在姚水之旁而得名,宋代写的《元丰九域志》中也说:“馀姚有姚邱山。”
馀姚之名即裁取了句馀山之“馀”字,姚水之“姚”字,合称之为“馀姚”。解放后改用简体字,把“馀姚”改写为“余姚”,沿用至今。
把四明山和姚江水拼在一起,就是余姚了!
余姚下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
而这些乡镇的很多名字都大有来头,
你又知道多少呢!
兰江兰江街道是余姚市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市区西南,距市政府驻地5公里,因境域地处姚江蕙江地段,历代盛产中国四大名兰“国字兰”著称。
古诗有“一曲蕙兰飞彩”,旧称蕙江、亦名兰江,街以江名。
朗霞明末清初,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大成里中心地段的省塘两侧,在徐家大房的前后厦开始有人设摊买卖,逐步形成了商品交易的市肆。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17世纪下叶),此地就有了徐家廊厦之称。
道光年间(公元—),廊厦街市已基本形成。在东起省塘头、西至淡池头的米长的街道上,商贾云集,百业俱兴,大大改变了原来徐家廊厦的市貌,由此,地名开始简称“廊厦”。
民国初期开始改称廊厦乡。邑中名流、清代举人杨儒鸿视“廊厦”字眼太俗,取其谐音,改为“朗霞”,自此遂有了沿用至今的地名朗霞。
梨洲梨洲街道,原名东南街道,后命名梨洲街道,得名黄宗羲,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梨洲(宗羲),既是王(阳明)学的正宗传人,又对王学进行了修正。
黄梨洲(-年),明清思想家、史学家,所著《明夷待访录》,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
对王、朱、黄、世称“三先哲”,加上严子陵,历史称“余姚四历史名人”,宁波又称“四大圣贤”。
阳明阳明街道,原名西南街道,后命名阳明街道,王守仁(年10月31日—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低塘低塘曾有低仰堰、低仰镇之名。低塘境内堰闸集中,上、中、下河的船只过堰时产生一低一仰,谓称为低仰堰。
低塘驻地在省塘基上,北1公里处有大沽塘(大古塘),曾为姚北一带居民的保安塘。
相传庆历七年(年)余姚县令谢景初征集工役万余,率民筑海堤大沽塘,使当地人们免受海患之苦。
省塘与高而坚固的大沽塘相比就成了低塘,原低仰之名便自然而废,易名为低塘。
牟山牟山境内有一山,形似牟,因此得名,据传舜出身地就在姚西牟山与上虞相交一带。
考古表明牟山镇历史至少有1年,宋元明清时分属东山、兰凤,民国时属牟山乡、青港乡。
年设牟山乡、青港乡、湖山乡,几经变迁,至年三乡合并为牟山镇。
泗门泗门古时又称四门、第四门。境域西南原有汝仇湖,水面达十万亩,汝仇湖堤东开四门以便放水灌溉,四水为泗,故称泗门。
泗门素有“名邦之源”、“阁老故里”之誉,是一座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中心城镇。
黄家埠黄家埠是绍兴府余姚县北部沿海古埠。
南宋绍兴年间(年-年),本邑梁弄黄姓者,螯居兰风一都二里,其嗣因货运等泊船装卸,砌埠建码头,以姓命埠,以利海运。后人以埠为村命镇。
临山临山原名庙山。相传唐时有姚娘,善理财,富而好施。卒后,为之建庙于北门山,遂名其地曰庙山。
明初,倭寇侵扰沿海州县。洪武二十年(公元年),大将军汤和上言:“余姚控引大海,宜于在北边置卫所,以备倭寇。”于是筑城防御,以其面山背海,环卫皆山,名曰临山。
清初名士陈古铭,以临山远近有龟山,龙山,风山,独无麟,遂改临为麟,故又有麟山之名。
梁弄梁弄历史悠久,秦时属会稽郡,相传原以梁、冯二姓聚居而名为“梁冯”,至后唐已“人烟辏集,亦一巨镇”。
由于街弄多,遂谐音为“梁弄”,并素有“第九洞天”、“洞天福地”等美誉。
河姆渡河姆渡:秦末“商山四皓”之一夏黄公,避居浙东,死后葬于姚江南岸山上,该山后称黄墓山,姚江渡口称黄墓渡。
民间避讳“墓”字有关,墓毕竟与死相关,带墓字的地名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不吉利,至清末才改称河姆渡。
马渚马渚,渚,意为水中的小洲。相传公元前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屯兵渚山,饮马于潭,故此得名马渚。
马渚,是宁绍平原有名的鱼米之乡,素有宁波“乌克兰”之称。
四明山四明山又名句(音gou)餘(余)山,分布在宁波市西部的余姚、鄞县西南和奉化,平均海拔-米。
因其大俞山峰顶有个“四窗岩”,日月星光可透过四个石窗洞照射进去,故称“四明山”。唐刘长卿曾以“苍岩依天立,覆石如覆屋。
玲珑开窗牖,落落四明目”就是来描写四窗岩,四明山由此得名。因四明山镇地处四明山腹地,以山为名,得之四明山镇。
小曹娥相传为当地人慕上虞县百官曹娥孝女庙及其神之灵,光绪二年(年)仿建其殿于此。《六仓志》载:“孝女殿在朗霞乡利济塘下。”因名其地为小曹娥,镇以驻地得名。
陆续有绍兴人过来定居,使这片荒凉的海涂成为现在的年轻而富有生机的乡镇,地名为小曹娥,有诗为证:“曹娥巡海过,无意返苍穹”。
年4月,撤小曹娥镇、朗海乡、镇海乡建制,并入小曹娥镇。
三七市三七市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三七市,县西二十五里,月逢三、五、七、十市,故名”。
境内气候湿润,四季宜人,物产丰富,是宁波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杨梅产出地,素有“中华杨梅之乡”、“中国年糕之乡”之美誉。
丈亭《夏侯曾先地志》载:“慈溪江分流处,有石矶十七八丈,筑方丈室其上,为老尉廨宇,旧曰丈亭。”
姚、慈两江交汇处,俗称三江口,丈亭镇老街建于此。据夏侯曾先《会稽地志》记载,这里有石矶十七八丈,上面筑有一丈见方的亭室,作为老尉廨宇(古代军令尉的办公住所),所以叫“丈亭”。
丈亭旧时为会稽、明州两府水陆通道上的重镇。
大隐大隐一名由来已久,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按《四明山志》,大隐以大里黄公墓所得名。”《四明谈助》记载:“大隐山本名句章,以大里黄公居此,故称大隐。”
东晋文学家王康琚《反招隐》诗句曾说:“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旧指身在朝市而无利禄之心的高士,意谓真正的隐者。
由此可见,大隐最早曾是汉代“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黄公隐居之地。自后又相继有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等众多名士均循隐于此,遂为大隐凝聚起深厚的历史底蕴。
陆埠陆埠镇旧名兰溪市,今讹兰溪,《余姚光绪志》载:“兰溪市,又名陆家埠。”
光绪《慈溪县志》云:“兰溪发源于江际,夹岸藤萝,色深可染,因以名之”。
后陆姓氏族聚居于此,商肆渐盛,遂改称陆家埠,兰溪之名乃废。
鹿亭鹿亭乡据《余姚光绪志》记载:“齐孔佑隐居是山,有鹿中矢来投,佑养其创,愈而去,因建鹿亭于寺宇之侧,因而得名鹿亭”,又唐鹿龟蒙鹿亭诗有“时令白鹿过”句,因而得名。
大岚四明大岚山,牛粪当早饭。大岚镇源于境内的大岚山而得名。大岚原名大兰,是中国“四大名兰”的原产地之一。后因山高雾大,取名大岚。
大岚镇位于四明山之心,是姚江、曹娥江、奉化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素有“高山台地之最,清水之源”之称。
境内山峻林茂,溪湍谷幽,石奇洞绝,云绕峰秀,丹山赤水、四窗岩、黑龙潭等风景名胜众多。李白、刘长卿、皮日休等诗人留下了诸多不朽之作。
梁弄梁弄,相传原以梁、冯二姓聚居而名为“梁冯”。后因北方频于战乱,孙、吴、姚、叶、黄等诸姓大批南徙,迁居于此。
由于境内弄堂多达99条半,遂演变为梁弄。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梁弄是浙东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心,也被称为道教第九洞天,素有“洞天福地”之称。
这就是咱们生活的余姚,
每个细节都有大智慧!
这样富有内涵的余姚,
你有没有更加爱她呢?!
★
最余姚,总有一样是你爱看的
宣传推广
朋友圈广告
视频拍摄
活动策划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wz/1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