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说的

发布时间:2024/3/28 13:54:07 

俗语: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说的是哪里?

所谓俗语,它是指在整个汉语言库当中,由人民群众所创造并且通过人们口口相传的方式将其传承下来,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一种语言单位。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俗语都是既简练又形象的,基本上,它们所反映的都是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并且这些俗语对于后人具有一定的警示和指导作用。

俗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的,因其具有的地方特色,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具有趣味性。当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所接触到的俗语大部分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生活经验,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句俗语却有些不同,它所讲述的是一个名胜古迹。

这句俗语的原话是: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那这句俗语中的湖说的到底是哪里呢?如果只看这一句,我们确实很难知道,但若是追溯其来源,那我们就能知道它讲的究竟是哪里了。

这句俗语最初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的《晋武帝咸宁二年》篇,里面有一段这样的文字:“秋,七月,吴人或言于吴王曰:“临平湖自汉末萝塞,长老言:“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近无故忽更开通,此天下当太平。”

由此可见,俗语中所指的湖便是临平湖,整个俗语的意思就是说临平湖开通了,天下就太平了;临平湖堵塞了,天下便会大乱。

临平湖,坐落于浙江省余姚县临平山东南面。三国时期,曾有人在此湖中得到一个宝鼎,故临平湖也叫“鼎湖”。最开始的时候,临平湖周达四十余里,溉田三百顷。唐代以后,临平湖日益堵塞。清朝初期的时候,整个临平湖只剩下了一条小河,现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平地。

事实上,无论是在文学史上还是在历史学上,临平湖都占据着一席之地。除了《资治通鉴》中对它的记载以外,有关它的记载还有很多。尤其是唐宋以后,许多文人通过诗歌的方式对它进行了描述。比如唐朝海盐人顾况直接以临平湖为诗名做诗一首,在这些诗歌中,当以苏轼的诗友道潜所写的《过临平》最为脍炙人口,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那为什么唐宋以来,人们对于临平湖的印象如此深刻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临平湖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它是当时苏州到杭州这条运河的必经之路。但是,自从张士诚开通了从武林港到江涨桥的新运河之后,从长安经临平再到杭州的这条运河就不是主运河了。

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临平湖上的客流量和货流量逐渐减少。再到后来,明朝时期的主航道变成了从塘栖到杭州的大运河,临平湖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渐渐堵塞,最后慢慢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在历史上,这句俗语还曾经被用来“忽悠”人。东吴时期,若论谁活得最为开心,当属孙皓无疑。那时,孙皓底下有许多谋士,谋士们为了让孙皓开心,净挑一些好的事情告诉孙皓。有一日,有一位谋士说他给孙皓带来一个好消息,孙皓问:“什么好消息?”那人答:“都说此湖塞,天下乱;

此湖开,天下平。”那自从汉末便堵塞了的临平湖居然于近日奇迹般地通了,这难道不是祥瑞之像么?”孙皓听完,自然是相当高兴。但仔细想,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全系在一个湖之上?这不是无稽之谈么。

今日,小编给大家介绍了临平湖。不知道经过小编的这番介绍,大家对于临平湖是否有了更深的了解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tc/8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