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桔子意外看到了宁海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
那就是丈母娘给女婿送小鸡
这是由丈母家出资送到女婿家的礼数,希望嫁过去的女儿生出许多小孩,多子多孙。女儿出嫁后,娘家人要早作准备,头年养了只老母鸡,春天刚暖,就准备孵小鸡。待母鸡孵出了小鸡,主人家精细喂养至小鸡长出双羽。
端午节佳节里,丈母娘准备礼数送小鸡。将鸡婆娘和小鸡用洋红染色,小鸡成双。准备一个针线笸箩,放进小鸡。扎好鸡婆娘双脚,挂在笸箩边上。又准备一副套篮担,内装礼品。有新捣的糯米麻糍;有香袋香囊,以便女儿可以分给邻居佩戴;有给女婿女儿的夏衣;有送给长辈的焦扇、纸扇;另有糖果红鸡蛋等伴礼。礼担由娘家父母或兄弟挑去女婿家。到女婿家后,首先放出小鸡和鸡婆娘,让其在道地或天井里走动。这时老丈人要对女儿、女婿说吉利话:“要像一窠鸡一样”,大概是老丈人在告诫女儿女婿,要像一窝鸡一样团结、勤劳,同时也希望他们生出许多儿女。
其后,新媳妇把父母送来的香袋、糖果、等分装在红漆祭盘里,挨次分送给左邻右舍或村中人,将蕉扇或纸扇敬献给长辈。
这一习俗富有吉祥之意,过去有“多子多福”之说,所以在农村中,这习俗一直被人们沿袭着。现在人们思想进步了,“少生优生”政策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付之行动,农村中“送小鸡”习俗很少见到了。只有一些思想比较传统的人家还作兴这一习俗。
端午“小长假”
听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跟着桔子过一个具有宁波风味的端午节吧!
挂艾蒲,烧苍术老宁波一到端午就要到附近田野采艾蒿,到河塘拔菖蒲,扎成艾束菖蒲剑,挂在自家门楣及窗户上。中午要烧苍术,让中草药的清香气味持续均匀地飘浮在每个角落,俗称“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目的是祈求合家平安。有的还在艾旗下面挂一个大蒜头,艾叶、菖蒲、蒜头被称为“端午三友”,蒜头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艾旗相配合,攘毒防病、斩妖驱魔、镇宅辟邪。有的人家还要在门口贴上打油诗:“五月初五端午节,诸虫百毒门外歇,若要再想钻进来,请等过了重阳节。”同蚊子、苍蝇开玩笑,颇具幽默色彩。
食“五黄六白”宁波老话“忙做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以前端午,宁波人作兴吃“五黄六白”,只不过这老底子的传统现在已有所淡化,但在宁海、余姚及宁波市区,不少家庭仍保留着吃“五黄六白”的食俗。“五黄”指黄瓜、黄鱼、黄鳝、黄蛤、黄梅。各地稍异,水乡吃黄鳝,海滨吃黄蛤,山区吃黄梅,有的用黄泥蛋(咸鸭蛋)、黄豆瓣、枇杷(皮黄色)等替代,因地制宜,反正是五样“黄”字头食物即可。“六白”指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或白酒、白蒜头等),民间认为,吃“五黄六白”能辟邪解毒。
龙舟竞渡宁波是端午节龙舟竞渡发祥地之一,年在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出土过一件战国时期羽人竞渡纹铜钺,该钺一面上刻双龙昂首相向,前肢弯曲,尾向内卷;下刻一龙舟,上坐四人成一排。四人皆头戴高高的羽毛冠,双手持桨,奋力划船,做竞渡游戏。宁波古属“于越”,以蛟龙为图腾,于越地处水乡泽国,以舟代车。这件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证明:龙舟竞渡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在于越已盛行,如今的龙舟竞渡始于古代于越。宁波具有江河湖泊优势条件,如东钱湖、姚江、奉化江、甬江等,龙舟竞渡习俗一直风行。
“五月白糖揾粽子”如今一年四季都可吃到粽子,吃粽子似乎不再是端午节的专利了。可是,裹粽子、吃粽子、互赠粽子一直是宁波最有代表性的端午习俗。宁波人包的粽子与别处不同,宁波箬壳粽用的是老黄箬壳(毛竹壳)或用青竹壳,不像别处用芦苇叶、菰叶(茭白叶)、芭蕉叶等裹扎;宁波粽子是稠粘适口的碱水糯米粽,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白粽子;宁波粽子包扎成棱角分明的四角枕头形,不同于别处的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宁波粽子以糯米粽为主,不同于别处以高粱米、黄黏米、粘玉米等裹的。宁波粽子品种花样繁多,有碱水粽、赤豆粽、绿豆粽、豇豆粽、红枣粽等素粽,也有火腿等荤馅料。
互动时间
节还是要过的,
不同的地方的习俗都很有意思啊
毕竟我们大中国是一个很高大上的地方呀~
留言给我,
“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好哇的习俗吗”
祝大家端午安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tc/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