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
余姚自古人杰地灵,是姚江学派的发祥地,也是虞世南、王守仁、黄宗羲、蒋梦麟、余秋雨、沈君山等人的故乡。
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文化魅力,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乡镇呢?加入我们一起票选出大家心中的最美家乡吧!(底部投票后可查看得票情况)
凤山街道凤山街道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发源地中心区域。现有工贸企业近家,其中工业多家,塑料、模具、机电、五金等行业集聚发展,三资企业近家,形成了良好的外资、外贸、外经“三外联动”的格局。辖区内“中国塑料城”、“中国轻工(余姚)模具城”、“余姚五金城”,三城联动,交相辉映。
阳明街道年9月经政府批准成立西北街道办事处,年5月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与老方桥镇合并,成为了余姚市人口最多的一个街道。年底更名为阳明街道。阳明街道交通便捷,萧甬铁路、甬余余夫公路横贯东西,梁周公路穿境而过。辖有“东南最名邑”的龙泉山、王阳明故居瑞云楼、胜归山的胡公岩石刻。
梨洲街道南接四明山麓,东邻陆埠镇,西与兰江街道交界,北临姚江,是年9月成立的余姚城区四个街道之一(由原梁辉镇16个村和余姚镇4个村及5个社区组成),为余姚城区面积最大的街道。
街道南部地处四明山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涌现出许多革命志士(87名);也发生了著名的上王岗战斗,现遗址仍在,金冠村还保留着完整的姚南办事处机关旧址。
兰江街道江街道(原西南街道)地处姚城西南,地理位置优越,东距宁波市区40公里,西离杭州公里,杭甬高速公路、梁周公路横贯境内,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将使街道直接融入上海—杭州—宁波两小时交通圈。境内谭家岭西路、世南西路、四明西路等城区7条主要道路形成“三横四纵”的路网结构,交通十分便捷。
朗霞街道位于余姚市西北平原,东连低塘街道,西接泗门镇,南毗阳明街道,北邻小曹娥镇和慈溪市周巷镇。为宁波“沿湾”工业产业带和余姚“北园”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核心区块,距杭州湾跨海大桥20公里,国道线贯境而过,交通便捷。
低塘街道宋朝南迁后,境内人口骤增,固定的交易市场次第形成,低塘曾有市、街、镇之名。民国二十四年(年)县道姚周公路(胜周线)通车,纵贯低塘境内,民国三十二年()低(塘)庵(东)公路建成,又凭借中江(姚江至低塘新堰头)与中河(现慈溪)联通,低塘南至余姚,北至长河庵东的交通十分便利,水陆畅通,船车频繁,此时已成为慈溪的棉花、土布、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及海盐的交易场所和集散地,有总长米的十字街道,设有各类行、店、庄、铺。年后,集镇逐步发展,建立供销社,设立多个门市部,生产、生活资料的供产基本满足需求。
临山镇临山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唐、宋元时史称庙山,至明洪武二十年朝廷为抵御倭寇侵扰在此筑城建卫,是浙东著名的“三卫”之一。嘉靖时期,抗倭名将戚继光曾与此屯兵杀敌,现尚存有古城墙、烽火台、洗心池等遗迹。因面山背海,环卫皆山,故名临山卫,临山之称一直沿袭至今。
泗门镇泗门镇位于余姚市境西北,距市区23公里。古时又称四门、第四门。境域西南原有汝仇湖,水面达十万亩,汝仇湖堤东开四门以便放水灌溉,四水为泗,故称泗门。境域面积66.3平方公里,东与小曹娥镇、朗霞街道相邻,南与马渚镇相接,西毗临山镇,北濒杭州湾,与海盐县隔水相望。
马渚镇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三皇五帝中的“舜”就出生于诸冯,即现在的马渚。公元前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屯兵渚山,饮马于潭,故此得名马渚。曾先后荣获余姚市文明镇、中国体育先进乡镇、宁波市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自来水化镇、宁波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教育强镇、余姚市爱国卫生先进镇、宁波市卫生镇、省绿色小城镇等荣誉称号。
牟山镇牟山境内有一山,形似牟,因此得名,据传舜出身地就在姚西牟山与上虞相交一带,考古表明牟山镇历史至少有年,宋元明清时分属东山、兰凤,民国时属牟山乡、青港乡,牟山镇年设牟山乡、青港乡、湖山乡,几经变迁,至年三乡合并为牟山镇。
丈亭镇旧时慈江、姚江分流处有石矶十七、八丈,上筑方丈室为老尉懈宇,旧称“丈亭”。东至三七市镇,西连凤山街道,南隔姚江、慈江分别与陆埠、河姆渡镇相望,北与慈溪市横河镇接壤。
梁弄镇抗日战争时期,梁弄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有“浙东小延安”的美誉,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等党政军机构都驻在这里,年初梁弄镇被确定为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境内以四明湖、白水冲瀑布为代表的山水风光与五桂楼、孙子秀墓、羊额古道、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等一批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陆埠镇陆埠历为四明山东南部与平原交汇门户,浙东贸易要地,宋、元已形成街市,明代聚成集镇,至清已是“三里邮亭路,烟留午时尘”街市,旧街道经过整修,平坦整齐,城镇建城区面积3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陆埠大街、老街、两边百货、食品、旅馆、饭店等商业大楼鳞次栉比,大街道南有姚南最大农贸市场。
大隐镇大隐镇位于余姚市东部,东与鄞州高桥镇姜岱村双岙村为界,南与鄞州横街镇石岭、接胜等村为界,西同陆埠镇大平地、余鲍陈、河姆渡镇河姆等村相邻,北倚姚江与江北区乍浦乡隔江相望。西汉时,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黄公曾隐居于此,故名为大隐。
大岚镇位于四明山之心,是姚江、曹娥江、奉化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素有“高山台地之最,清水之源”之称。大岚原名大兰,后因山高雾大,取名大岚。境内山峻林茂,溪湍谷幽,石奇洞绝,云绕峰秀,丹山赤水、四窗岩、黑龙潭等风景名胜众多。李白、刘长卿、皮日休等诗人留下了诸多不朽之作。大岚距余姚40公里,省道浒溪线贯穿全镇。在战争年代,这里是全国红色革命根据地;在和平年代,这里是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也是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区。大岚镇位于四明山腹地,姚江之源,距姚城之南45公里,缘于境内的大岚山而得名。
河姆渡镇位于余姚市东首,境内有闻名世界的河姆渡遗址。水陆交通便捷,距宁波机场、北仑港口35公里,沪杭甬高速公路、杭甬运河均穿境而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拥有年历史的芦山禅寺等使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已形成了农业以茭白为支柱、工业以不锈钢为龙头的两大主导产业,是中国茭白之乡和华东地区不锈钢生产基地。
四明山镇因地处四明山脉之巅而得名,是一个物产富饶、风景秀丽的高山集镇。四明山镇地域广阔,气候独特,农林特产非常丰富。这里生产的高山云雾茶香幽味长,小杂笋鲜嫩可口,猕猴桃果质甜润,成为闻名一方的高山特产。花卉苗木与高山蔬菜是名闻遐迩的两大新兴产业。
小曹娥镇年为曹娥乡,年划归慈溪县并入曹海乡,年建曹娥公社,年复归县,年改乡,年建小曹娥镇,年朗海、镇海二乡并入。
小曹娥镇依托特有的“孝文化”和“农民藏书文化”等文化品牌和文化资源,先后获得了全国千强镇、省文明镇、省生态镇、省卫生镇、省“东海明珠”乡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
黄家埠镇位于宁绍平原中部,北濒杭州湾,南临牟山镇,东靠临山镇,西与上虞区接壤,国道及复线横贯全镇,是宁波市的西大门。由原黄家埠镇、回龙乡、横塘乡合并而成。
黄家埠镇经济稳步发展,产业特色鲜明。全镇已形成消防器材、休闲用品、轻纺印染、表面处理、节能灯具、五金制笔等六大产业,其中消防器材行业已创建成为浙江省标准化重点项目,消防阀门产品占据全国80%的市场份额,是国内最大的消防阀门出口基地,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消防器材之乡”。
三七市镇镇以集市而得名。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三七市,县西二十五里,月逢三、五、七、十市,故名”。境内气候湿润,四季宜人,物产丰富,是宁波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杨梅产出地,素有“中华杨梅之乡”、“中国年糕之乡”之美誉。
鹿亭乡位于余姚市南部,四明山麓,是一个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山区乡镇,森林履盖率达85%。鹿亭群山环抱,气候湿润,山水资源、农林特产异常丰富。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已基本形成了“竹笋、茶叶、山羊、高山西瓜、花卉、畜禽”六大主导产业。
快来参与投票吧?
?小编说
快动动手指,为喜欢的乡镇投上一票吧!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tc/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