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为何给余姚这个小山村回信

发布时间:2018-9-28 20:09:43 

3月1日下午3时许,横坎头村村委会议室里,余名党员干部屏息聆听着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回信。

一遍,两遍,掌声响起,经久不息。一封短信,饱含着总书记对这片他曾经夙兴夜寐、辛勤耕耘过的大地满怀的深情。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动情地说:

“这个春天,是横坎头村党员群众,也是宁波人民最为幸福的春天。”

半个多月前的2月12日,一封由名横坎头村党员代表签名、寄托着老区人民深情的书信,辗转千山万水,将“浙东红村”横坎头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的喜讯报给习近平总书记。

近日,总书记给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了信。

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很高兴收到你们的来信。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这些年,村党组织团结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把村子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乡亲们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我感到十分欣慰。

习近平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事情还得从15年前说起。那是在年1月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访余姚梁弄镇考察,这里被人们称为“浙东延安”。考察中,习近平深情地说:“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老区人民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就不可能有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绝不能忘记历史,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绝不能忘记老区的开发建设。”他指示:“要把梁弄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实现小康样板镇。”听完总书记的回信,村党委书记张志灿一个字一个字念出了这句刻在每个梁弄人心里的话。动人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红色,是横坎头村的宝贵血统和基因,也正是这股红色力量指引余姚奋力前进。

如今15年过去了,一切都在悄然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里,感受——

四明山,分外红

实现平安建设十连冠、第八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年,余姚交出了一张可圈可点的成绩单,而各项重点工作的高效推进,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有力支持。

多年来,余姚市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把四明山红色资源融入党建工作全过程,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增强引领发展党建力量,将红色圣地打造成为党建高地。

余姚市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党委邀请91岁高龄的老党员张友晓在舜江楼上为社区党员和小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

红色基因“活”起来

四明山区,山路逶迤。70多年前,一群信念坚定、铁骨铮铮的抗日战士,在四明山中浴血奋战。如今,战火硝烟已散尽,在林深茂密、青山碧水的四明山中,安睡着当年开创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先辈先驱。

讲解员充满激情地讲述着这方土地上的熠熠胜迹。“当时,我们的革命先烈就是以四明山为中心,建立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办了《新浙东报》、开起浙东银行、发行抗币……革命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燃起,为全国抗日之火添薪助燃,四明山被称为浙东抗日的‘心脏’,梁弄镇也被称为浙东的‘延安’。当时的浙东抗日根据地,领导着万人口,成为当时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

虽然历史已然远去,巍巍四明山依旧静默不语,但在山脚下的旧址内,当年的红色遗物却在时光尘封中“活过来”。在积极“复活”红色历史的过程中,余姚从修复革命遗址原貌、运用现代多媒体布展技术等多方面入手,发掘、留存渐渐远去的红色记忆。同时,通过与旅游、文化等各种优势资源相互融合衔接,这片从烽火岁月中走来的红土地正迎来一场新的嬗变。

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梁弄镇考察时强调,要把梁弄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实现小康样板镇。

对如今的梁弄镇来说,从先辈那里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就如同一面鲜红的旗帜,带领着他们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作为梁弄镇党委书记,何张辉有这样一个“小目标”:努力把梁弄打造成“红色旅游名镇、历史文化古镇、会展教育重镇、特色农业强镇、智慧宜居小镇”。

红色学府“用”起来

年9月,省委党校在梁弄建立了四明山分校。年9月12日,浙江四明山干部学院在浙江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挂牌,这个由省、市、县三级联办的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基地,为党性教育带来了源源活水。为更好地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四年多来,四明山分校牢记使命、积极作为,已成为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截至年12月底,累计承办中组部、省委党校主体班次和北京、上海、广东等14个省、直辖市的各类培训班次个,培训学员5.9万人次,形成了“在现场教学,让历史说话”的特色品牌。

通过对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谭启龙故居、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司令部旧址、正蒙小学旧址等古迹进行修缮布展及环境改造,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原貌得以再现。鲜活的场景和感人的事迹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现场教学无疑都是最好的一课。

同时,余姚市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打造以“红色”教育为主,“人文”和“双创”培训相结合的复合型党性教育基地,将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舜宇集团等智能经济现场教学点纳入四明山干部学院教学体系,推动丰厚的红色资源和智能经济资源转化为课堂资源,不断提升党性教育水平和实效。

据了解,余姚市已累计投入2.2亿元,按照“有基地必有讲解”“有基地必有场地”“有基地必有课程”的原则,建立了37个集培训、参与、体验于一体的核心现场教学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年共培训市内学员3.6万人次、市外学员5.9万人次。

红色能量“扬”起来

村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前哨站”。

于是,在余姚,“前哨支部”应运而生。谢家路村首开先河,借鉴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在全村10个村民小组和两家企业分别建立了“前哨党支部”,从而实现了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目前,全市共建立“前哨支部”余个,城市社区“前哨支部”个,楼群楼道党员活动小组个,有效实现党的基层组织网格化覆盖,每月一次开展“党员组织生活日”活动,每季度一次进行专题交流,并引导党员在各项重要工作中担任“排头兵”。

梨洲街道明伟村“前哨老娘舅”队伍通过与法院家事审判合议庭建立协作机制,有效提高了调解成功率。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带头做工作,难事、麻烦事我们先来,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困难,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是阳明街道西街村党总支书记孙建权在支部活动中亮出的承诺。从年4月开始,孙建权每个月都会带着村里多名党员,分成5个小组,到村里各个河道清淤泥垃圾。

如果把基层比喻成细胞,那么“前哨支部”激活了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站在“最前线”,有效地释放了每个细胞的正能量,让红色成为余姚发展的底色。

来源:浙江共产党员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中国重点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tc/4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