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头条余姚经济开发区以最强大脑

发布时间:2018-9-10 21:30:11 

以“最强大脑”激活高质量开放引擎

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优势是最根本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爱才惜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余姚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把构建最优人才生态,作为提升园区发展能级、扩大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走出了一条“以高端人才推动对外开放,以对外开放集聚高端人才”的特色之路。

近日,浙江省商务厅发布《年度浙江省经济开发区综合考评报告》,余姚经济开发区综合得分居浙江省53家省级经济开发区第一名,实现综合考评“八连冠”。以人才为抓手,余姚经济开发区下的这步好棋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余姚市科创中心

▲城东新区

“千金买马骨”最强大脑齐聚集

在余姚经济开发区,你会发现周边的企业大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偶遇个专家、博士都是常有的事。说起余姚经济开发区,“人才集聚地”已经成为了不得不说的代名词。

年夏天,姚力军和多名博士、专家来到余姚,创办了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半导体溅射靶材的研发和产业化。如今,江丰电子产品已经成功打入全球多个半导体芯片制造工厂,iPhone6S的核心处理器,奥迪、雷克萨斯、丰田等汽车的车载芯片上都有江丰电子的身影。“公司实际在姚科研人员30余人,集结了一大批博士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的黄大年教授生前在余姚创立了宁波翔羽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水亮介绍,“公司还聘请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王献昌教授作为公司高级顾问,引进了日本人工智能专家陈科伟博士作为公司首席科学家。”去年年底,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海东青”多功能智能无人机产品投入小批量试产,并成功申报年宁波市科技智团专项。

有这么一位65岁的佩斯卡拉老人VincenzoMacchiarulo(温森佐·马恰如),远涉重洋来到余姚,成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的一员。年法国巴黎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马工结识了宁波丰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年,马工受邀加盟参与公司同步齿形带的设计。他的加盟为宁波丰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国内传动系统制造领域唯一有设计、制造能力的内资企业。

▲人才公寓

“千金买马骨”,如今,余姚经济开发区的人才队伍愈发壮大。目前,千人计划产业园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领衔项目个,投产项目48个,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6位,“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9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位。为何最强大脑都纷纷聚集到余姚经济开发区呢?“对人才妈妈式服务。”国千专家、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东京工业大学研究院董芳艳博士一句话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国千专家经常赴国外参与学术研讨,得知这一情况后,余姚经济开发区第一时间落实了从余姚到杭州萧山机场的大巴。这种细致的关心让我们十分感动。”董博士说道。

江丰电子副总经理王学泽对余姚经济开发区同样赞叹不已:“余姚经济开发区为每位专家都配备了专门的助创专员,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为了让我们无后顾之忧,还提供了人才公寓和国际学校,解决住房和子女就学问题。”

重视人才这一点,余姚经济开发区一直走在前列。年,余姚经济开发区在浙江省内率先推出了“3个万”政策,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有项目缺资金的突出问题,5年来已对高层次人才项目提供了2.8亿元的支持。去年,余姚市又出台人才新政25条,“3个万”升级成为“4个万”,还启动实施了“”工程,用10亿政策资金、百亿产业基金,帮扶智能经济领域人才主攻机器人等五大产业。

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拎包入住”的公寓套,为千人计划专家提供五星级酒店式公寓75套;设立千人计划专家保健中心,建立专家健康档案,推出“一对一”诊疗服务。“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在余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专家一对一诊疗服务

“栽好梧桐树”以才引才显成效

在余姚经济开发区,“以才引才“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国千专家、江丰电子董事长姚力军就是余姚的“引才大使”之一,在他的带动下,先后有近30位国千专家、40余个科研团队落户余姚经济开发区,有些人才和项目已经落地生根,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年,美国匹兹堡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吴景晖,慕名来余姚找到姚力军,决定共同构建一条“原料-靶材”产业链。几个月后,吴景晖带着项目在余姚创办宁波创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年6月30日,第一炉“电子级低氧超高纯钛”在余姚投产,整个生产线完全自主创新,钛锭纯度高达99.%,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生产低氧超高纯钛的国家。

在余姚,从海归到创客,为国家填补空白,一个科技“牛人”引来一群科技“牛人”,一家企业带起一个新兴产业,绽放“中国光芒”,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机械手臂。

国千专家、全球著名机器人专家甘中学,也被姚力军引到了余姚。在这里,甘中学成立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总投资3亿元。而在他的号召下,研究院又引进了董芳艳等国千专家18名,有23家企业入驻,机器人产业集群在余姚经济开发区初具雏形。

“这就是我们的双臂灵巧协作机器人,它有视力、有力感,能识别物体和感知物体,并实时作出反应。”甘中学告诉记者,研究院组建刚一年,团队就自主研发成功7款技术水平领先的国家级标志性智能机器人。其中,研发的新能源电池全自动生产线,帮助企业的新能源电池产品实现了智能化柔性生产,减少用工四十多人,年增加销售额超2万元。

把落户的人才作为“梧桐树种”,借势而上,充分放大千人计划产业园的“金名片”效应,余姚经济开发区先后引进了一批高端优质平台,有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级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创业集聚区)、诺丁汉(余姚)智能电气化研究院、浙江大学机器人(余姚)研究院等。

从“制造”到“智造”,最强大脑与传统企业强强联合,为余姚经济开发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激活新引擎,迸发出了新生机。浙大机器人研究院以“引产业”为目标,瞄准一批成长性好、发展前景好、产值贡献大的企业,加速引入余姚。研究院已经和宁波大叶园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智慧园林联合研发中心”,与宁波杰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康复机器人联合研发中心”,与宁波洒哇地咔电器有限公司成立“智能拖地机联合研发中心”。杰曼智能科技公司研制的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可以使原本无法站立行走的人,通过行走训练促进神经康复,使其逐步恢复自主行走能力。总经理刘启军表示:“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渠道的有可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大叶园林、洒哇地咔是余姚两家传统制造企业,前者的割草机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后者的拖地机也是“网红爆款”,频频受到资本的青睐。然而,两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产品需要智能化升级,技术支撑不够,但依靠外部合作,核心技术又难以掌握。浙大机器人研究院就在这时为两家企业打开技术攻关的大门。“企业转型升级,智能化是必经之路。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就是实打实地解决产品、生产线智能化升级中的痛点。通过我们的助推,希望大企业越做越大、初创型企业加速发展,最终做强地方经济。”余姚市副市长、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说。

▲江丰电子

“引得凤凰来”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

“‘千人计划’专家及其创业团队,以自主创新的独特优势,以及广泛的国际市场人脉和资源,占据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成为‘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走出去的第一梯队,具有引领高质量对外发展的强劲爆发力。”余姚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道。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余姚经济开发区依托人才优势,探索出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

在江丰电子,你会看到一面令人震惊的“专利墙”,涵盖项专利,15项国家、行业标准等。“从工艺制造到关键的大设备都是我们自行设计的。”王学泽介绍说,“从设计到制造,如果采用全进口,全部造价高达20亿元,核心装备受制于人,产品竞争力无从谈起。”年10月,江丰电子实现了第一块中国制造靶材研发成功,填补了中国溅射靶材工艺的空白。而如今,江丰电子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材料企业,产品70%出口,销售网络覆盖全球各地,产品终端客户有台积电、联华电子、格罗方德、中芯国际、索尼、SUNPOWER等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平板显示及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凭借强大的外贸劲头,江丰电子已经成为了余姚乃至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

在人才的带动下,短短几年间,余姚经济开发区以江丰电子为核心的“原料-半导体材料与装备-芯片”全新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集聚了一批国家、省“千人计划”专家,涌现出江丰生物、创润新材料等一批科技型企业,产业集群年产值有望达到50亿元,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华侨华人创新创业聚集区

无独有偶,宁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今年投资12.5亿元,启动超高纯材料特色产业项目,研发超高纯铝、钛、铜、钽、钼等金属材料。该项目达产后,不仅可实现销售数十亿元,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超过50人,而且将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国际化人才的带动下,余姚经济开发区传统制造企业也频频将触角伸向国外。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是宁波耀泰电器有限公司“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中外客户的审美大相径庭,只有把握客户的‘胃口’,才能获得他们的青睐。”董事长诸越华说。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雇佣当地的“洋员工”开拓国际市场。由于熟悉当地市场,加上文化理念相同,这些“洋员工”在设计、销售方面战绩卓著,使得耀泰电器出口额大幅上升。目前,耀泰电器在美国、意大利和法国设有3个设计研发中心,在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波兰、阿联酋设立了8家销售分公司。

人才的牵线搭桥使余姚经济开发区企业与外企的“联姻”成为常态。位于余姚经济开发区的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最近又与日本川崎重工合作,组建机器人公司,成为制造业中外联姻的又一典范。

今年3月16日,浙大机器人研究院与韩国机器人融合研究院签署友好合作交流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两国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交流合作。而总投资5亿元的韩国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由韩国水产业协议会长金荣贵领衔,也将通过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合作,带动本地小家电产业转型升级。

“让技术从国外走进来,让中国产品走向全世界”,最强大脑正与余姚经济开发区携手,一步一步将“产业报国”的理想变为现实。余姚经济开发区将坚持不懈构建最优的人才生态,打造更具特色的开放平台,使“人才第一资源”的效应充分释放,将“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道路走得更广更远。

▲浙江机器人研究院与韩国机器人融合研究院签署友好合作交流框架协议。

(来源:国际商报)

更多

新闻

NEWS

◇海外自办展助力浙江开拓国际市场!

◇地方商务巡礼特刊!对标创建自由贸易港,浙江梅山发展按下“快进键”!

◇地方商务巡礼特刊!浙江省商务厅厅长盛秋平:《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局面》!

国际商报商务知讯

专注商务领域

提供新鲜资讯

分享权威观点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介绍
白癜风治疗与护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tc/3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