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北宋年代,现已被名列为“宁波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村周围竹海绿岙,峰高潭深,古风犹存,清溪淙然。整个古村翠竹遍野,溪流淙淙。竹海前的老屋,老屋前的曲径,曲径旁的清溪,清溪上的石桥。一幅看不到尽头古村风貌图,铺陈在眼前。
典型的竹海人家、画里山乡。冠佩溪九曲而下,无数清代石屋散落两岸,自然形成金岙、里冠佩和外冠佩三个村落。适合春天雾岚初收的清晨,或冬日白雪覆盖的傍晚,沿黑色柏油路自驾入林进村。一路见三五人家炊烟升起,鸡鸣树巅,狗吠深巷,无限静美。可以走卵石路、石拱桥,抚石砌墙、木结构建筑,看水口古庙庄严祭祀,其间可闻南宋先祖朱廷碧、明代乡贤朱舜水、革命烈士黄明故事。精致山村蕴藏博大家国情怀,见证浙东千年的变迁。
金冠村位于余姚南部的四明山区,距余姚城区约10公里,33省道从村口经过。金冠村由金岙、里冠佩和外冠佩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里冠佩和外冠佩在历史上合称为“冠佩”。村名缘于金冠玉佩这个意思,三个自然村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风格,保持着鹅卵石、石砌墙、木结构的风貌,是一个典型的古村落。年8月,该村被评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
其中,冠佩村更独特,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是“红色山村”,红色遗迹保留完好自然村之一。还有不得不说的一个非同凡响的历史人物——朱舜水,余姚四先贤之一,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从朱廷碧到朱舜水,金冠村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
金冠村的老房子多为木结构,很矮小,新建造的房子也都是木结构。而全村所有建筑的墙体则是用石块砌起来的。村里横跨溪流的古桥一座连着一座,大多是由窄窄的青石板铺就,抚摸它们,指尖不觉流淌出岁月的质感。
百年老桥双喜桥位于冠佩溪的上游,是旧时外冠佩村跨越冠佩溪的主要桥梁,也是冠佩溪上唯一一座圆拱形石制高桥。桥正中两侧的护栏石板上刻有“双喜桥”的名称和“横山曲水”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正好点出了金冠村的地理风貌和山水奇景。
吊口楼位于金冠村和外冠佩村的中心,它本是越地民居中一种样式独特,由三间二层木结构楼房、厢房、围墙、门楼组成的单体建筑。下层中间门厅间内凹,两边楼房以木质花格窗作墙,门厅间通排由6扇木质门组成。上层两边楼房仍以木质花格窗作墙,中间与下层门厅相连,亦呈凹式,形成一个吊口沿廊,形似现代建筑中内凹阳台,即“吊口”,故称吊口楼。
村里还有一条有名的古道:茭湖古道,又称茭湖岭,有“云梯”之称。它始于冠佩村村口,止于道教“洞天福地”之一的茭湖村,全长3公里,平均宽1.5米。古道两边山崖陡峭,泉瀑参差,竹木苍翠,兰草吐香,鸟雀啁啾。传说有仙人在此古道牧羊修道,更为其增添了不少神秘感。
Tips
1、宁波市汽车临时南站坐车到余姚汽车南站(中心站)下车;
2、步行至余姚汽车南站(中心站)公交站,乘坐余姚路(或路)在金冠村委站下车,步行至金冠村。
冠佩村,浙东十大古村落之一,村口有两株古朴树,树龄估计有千年了。村子的整体景象甚至要好过大多数平原农村。
金冠村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山村,这里有浙东革命根据地著名烈士黄明的故居,还是余姚四先贤之一朱舜水的故里。
茭湖古道又称茭湖岭,也有云梯之称。它起始于冠佩村村口,止于道教“洞天福地”之一的茭湖村。古道两边山崖陡峭,泉瀑参差,竹木苍翠,兰草喷香,鸟雀啁啾。又传说,有仙人在此古道牧羊修道,更增添了不少神秘感。山上有一口凤泉,可供游人饮用。
冠珮小环线:(外冠珮——茭湖古道——茭湖岭头——叶郎山——冠珮村,全程6公里,约3小时)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tc/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