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两业共进敲开百姓幸福门澎

发布时间:2025/4/8 12:39:47 
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原创黔西南日报中国黔西南

“两业”共进敲开百姓“幸福门”

——望谟县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和就业扶贫工作侧记

文/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岑志福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毛扬周

“以前在老家务农一年到头攒不了几个钱,现在来浙江宁波余姚务工,我做的是技术活,赚的是‘纯收入’,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技术,相信将来收入也会更高、更稳定。”在望谟县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中,郊纳镇鸭龙村村民万小红是受益者之一,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今年3月23日,万小红入职宁波大墩公司就业扶贫岗,经过培训后,现已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我们公司的订单比较多,时常需要加班,加班越多工资也就越高,上个月我拿到了多元的工资。”万小红说。

今年以来,望谟县始终把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作为促脱贫、奔小康的根本之策和长远之计来抓,按照“远种果近养殖,一年脱贫抓务工”的总体思路,紧盯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精准工作措施,抓好末端落实,“两业”扶贫成效明显。

产业带动“造血”稳增收

望谟县结合县域实际,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选择“三果两茶”(芒果、澳洲坚果、板栗,紫茶、油茶)和“五养”(养猪、养牛、养鸡、养鱼、养蜂)作为重点产业,加快建设“经果林大县”和“生态畜禽大县”,今年以来,新增发展经果林、中药材、林下菌药等产业20.71万亩,累计覆盖带动贫困户3.05万户13.23万人。

望谟县油迈瑶族乡纳王村漫山遍野的芒果树(唐波摄)

“芒果只要管护好,每年带来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5月以来,在自家芒果林,看着树梢挂着的累累硕果,油迈瑶族乡平卜村平卜组村民王周敏信心满满。

王周敏种植的24亩芒果林于去年开始挂果,前期挂果的6亩多芒果林当年就给他带来纯收入3万多元。今年6月,王周敏一家老小便忙着为挂果的最后几亩芒果进行挂袋。进入8月,他家的芒果基本销售完毕。

望谟县在“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中,将芒果等特色产业作为沿江一带发展热作“三果”的主导产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精品水果业。今年,该县将全县芒果产业连成一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仅上半年,全县新增种植面积5.09万亩。截至目前,种植面积10.69万亩,实现了10万亩以上芒果新兴产业大基地的目标。

“打工不能打一辈子,只有发展产业才能过上好日子。再说,能够用好村里的资源,带着乡亲们发展致富,才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身为党员的桑郎镇八合村村民黄振权,带领村里的乡亲合股投入80万元资金发展生态养殖业,还成立了合作社,解决了10多名群众就业。目前,养有黄牛60多头、羊余只,圈舍规模达平方米。一起入股的贫困户罗小学已获得了元的分红。黄振权还带领群众发展芒果产业,八合村的芒果种植面积从原有的4.2亩扩大到现在的多亩。

望谟板栗(唐波摄)

今年以来,望谟县已累计完成国储林造林用工量2万多个工日。特色林业发展用工中,板栗、花椒、油茶、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累计用工量10万余个。此外,全县已聘用生态护林员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

就业拉动“活络”促脱贫

“我们在余姚一切都好,包吃包住,工资待遇也不错,还可以申请就业补贴,能享受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很幸福!”肖合彬、谭思思夫妻俩是新屯街道牛角村人。今年2月27日,他们乘坐政府的免费包车来到余姚,入职邦首公司就业扶贫岗任装配工。现在两人每月收入近万元,他们对在余姚的工作、生活很是满意。

望谟县组织外出务工(余仁强摄)

就业是民生之本。2月中旬以来,望谟县按照州委“外输内拓”和“一强三保”(强组织、保岗位、保健康、保运输)的工作部署,采取“建立一个库、外输两条线、内拓四个面、四方抓稳岗”的“”工作措施,利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作战指挥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逐村逐户逐人进行全覆盖、全方位排查走访,宣传就业扶贫、外输返岗政策,动员登记返岗就业信息。同时,通过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tc/10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