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你会说:
昆曲?离我们太遥远啦了吧!
NO!NO!NO!
不要觉得昆曲离你很远。
昆曲就在我们身边!
鲁迅先生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或者,从现实一点的角度说,当伪文艺青年自信满满地炫耀:你不知道吧?今年是莎士比亚逝世周年。
你可以优雅地报以微笑,轻轻回击:对,他确实和汤显祖死于同一年。怪我咯~说一点接地气的,21世纪最流行的游戏--王者荣耀玩游戏时,王者荣耀的甄姬她的皮肤是昆曲吧!在酷狗直播里“隽永非遗季”系列的昆曲更是引得全民打call现在,你还认为生活中没有昆曲吗?但,有人问你你懂昆曲吗?说不出就低分了吧!下文是“如何优雅地假装自己懂昆曲”主题课程。包教包会不收任何费用,1.经典剧目如果你看过《霸王别姬》,你一定记得一句台词: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好了,你现在已经知道两个昆曲的经典剧目了。不过这还不够,再教你一个独门口诀:西单花生不,这不是一种食物,这是被称作中国古典四大名剧的《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这四个故事分别讲述了:一个小姐和一个公子谈恋爱、另一个小姐和另一个公子谈恋爱、一个妓女和一个公子谈恋爱、一个妃子和一个皇帝谈恋爱。《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昆曲确实是个适合谈恋爱的剧种,因为它足够慢。如果下次遇到人和你说昆曲太慢了没意思,你可以义正言辞地甩一句:同样是谈恋爱,你们看的那些偶像剧一拖拖三四十集,就不嫌慢了?这四个故事的结局分别是:恶婆婆阻挠未果,男主女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死了还可以复活,男主和女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国破家亡,男主女主看破红尘各自出家;死了也要一起变神仙,男主和女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什么?你问妓女和公子为什么要出家而不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只能说……作者任性。2.行当哎~不要急着回答“生旦净末丑”。要知道,真正优雅地懂昆曲的人,是不会给出这么模糊的答案的。昆曲从诞生到现在历经六百多年,行当也是几经变易,最细致的分法可以分出二十种,少的也有十种。以下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说。巾生年轻书生,一般都是帅哥。因为手里常常要拿着扇子撩妹,所以也叫“扇子生”雉尾生多为年轻将军,一般也都是帅哥,很能打五旦还没出嫁的小姐,“白富美”里至少占白、美两条。因为居于闺阁之中,又称“闺门旦””贴旦女主人公的丫鬟,一般是神助攻老旦男女主人公的妈大面上至项羽关公,下至钟馗包公,脸谱以红黑两色为主小丑主要负责搞笑的小人物3.伴奏乐器昆曲的灵魂伴奏乐器是曲笛,其他的管乐有箫、唢呐等,弦乐有琵琶、三弦、月琴等,打击乐有鼓板、大锣、小锣、铴锣、云锣、小钹、堂鼓等。从这些乐器就能看出,昆曲是相对安静的,比不得京剧热热闹闹的大动作。下面我们来做两道读图题巩固一下,根据图片内容,主人公正在演唱什么剧种: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分不清昆曲和京剧了!4.昆曲之名不知道五六七八个别名,不是地道地假装。所以你首先得了解,“昆曲”这名是怎么来的,它还叫什么。听说过“昆腔”这个叫法的,恭喜你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基础。但是请注意,“昆腔”和“昆曲”是两个概念体系,不要随意混用。具体应用时请套用以下公式:昆腔=水磨腔∈声腔;昆曲=昆剧∈剧种“昆腔”是“昆山腔”的简称,意思是在昆山一带产生的腔调,元末明初起开始在江苏昆山地区流行,后风靡大江南北。当别人问你时:昆曲是怎么样出现的呢?你可以这样摇晃着脑袋对他们说?你不知道吧!到今年有昆曲有年的历史啦!是从元朝玉山雅集的创始人顾阿瑛,到明朝的曲圣——魏良辅昆曲由昆山腔逐渐发展而成的当时的苏州很长一段时间都有“最富有文明城市”的称号也是喜欢吹拉弹唱的江湖艺人和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他们在一块交流的方式就是昆曲而且当时,各地官员、富豪纷纷来苏州修建园林用高高的围墙在里面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小小的世界而昆曲(当时叫水磨调)讲究以慢为主这样说吧!周杰伦能一秒说十个字而优秀的昆曲名家是讲究十秒唱一个字说不难的,可以当场让他试试!这就相当符合当时来此修养的公子哥、富豪、文人们的生活态度甚至在皇帝的后宫里也经常出现昆曲的影子这些人都如此迷恋,昆曲想不火都难!“昆腔”主要是从具体的演唱角度说,包括吐字收音、抑扬顿挫、节奏旋律等等指标。如果想更文艺,也可以用“水磨腔”或“水磨调”,“水磨”用来形容这种腔调的精致、细腻,以及婉转。“昆曲”则强调剧种,与“昆剧”一个意思,指用昆腔来演出的戏剧。先有“昆腔”,它诞生之初一般不用来演戏,而用来唱诗词。到了明嘉靖时期,梁辰鱼创作了《浣纱记》,才开启了“昆曲”作为剧种的历程。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传统昆剧职业班社,一般只需十八个演员,俗称“十八顶网巾”,只有极少数大班社有二十七名演员。一般班社只要十个家门齐全,就可演出,其他角色可以由家门接近的演员来替代,这十个基本家门被称为“十大庭柱”,他们是:净、官生、巾生、老生、末、正旦、五旦、六旦、副、丑。其中最能决定演出质量的是:净、老生、官生、正旦四个家门。在中国大陆现有江苏省苏昆剧团(成立于年,原名苏州苏昆剧团,年改名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江苏省昆剧院、上海昆剧团、杭州浙江昆剧团、北京北方昆曲剧院、郴州湖南省昆剧团6家昆剧专业艺术团体,以及浙江永嘉昆曲传习所,被称为“六团(院)一所”。(永嘉昆剧团已恢复建制,年昆山当代昆剧院成立。现全国共有8所昆曲剧团)。5.六百年链锁中唐时期,宫中名伶黄幡绰为避安史之乱流落至此,在这里传授宫廷正音“傀儡戏”并魂归此处。从此,每年的春节到清明节前后,江南各地的戏班子都要来绰墩山搭台会演,切磋技艺,同时也表达对一代名伶的深切缅怀。年前,顾阿瑛在绰墩山一带筑玉山佳处,广邀天下文人参加玉山雅集,留下五千多首诗词。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昆山“土腔”提升、融合为昆山腔。多年前,活跃在太仓、鹿城(昆山周市、玉山、巴城一带)的魏良辅,对昆山腔加以改良,十年磨新声,成为昆曲(水磨调)。年前,“巴城西澜槽村”(地方志记载,今属高新区)人梁辰鱼写《浣纱记》,完成了从昆曲到昆剧的进步。引领了后世文人投入到昆剧传奇的创作当中。得益于明朝中后期的经济繁荣,昆曲在清朝的康乾盛世达到巅峰。“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从统治阶级到文人雅士,家家养戏班,户户听昆曲,一时有“四方歌者,皆宗吴门”之说。老百姓,更是自发集会,举办万人空巷的“虎丘曲会”,昆曲被誉为“盛世元音”。到乾隆中后期,地方戏日益崛起,称霸两百多年的雅部昆曲渐生衰相。因昆曲历来被奉为正宗,谓之“雅部”;其他地方戏皆入“花部”,俗称“乱弹”。“花雅之争”起于乾隆时期,嘉庆以后雅部失势,昆曲陷入衰落!然而到了近代,在昆曲将亡之际,巴城人吴粹伦与一众志同道合之人于年成立“昆剧传习所”,救昆曲于危难,培养了戏曲界40多位“泰山北斗”的“传”字辈学员。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后,昆曲重新焕发新的生机,陆续在全国建立了7大昆剧院团。到了现代,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了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卫华遗产代表,更是这19个首批非遗当中,唯一全票被通过的项目,堪称人类的瑰宝。本文转载自昆曲文化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ms/5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