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余姚市两人入选中宣部人才名单

发布时间:2020-10-24 14:19:55 
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名单。我市有两人入选,分别是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丰华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余姚市融媒体中心陈斌荣入选“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据了解,“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为国家级专项计划,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确定的12项重点人才工程之一,旨在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重点是加强理论、新闻、出版、文艺四个领域的中青年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纲要》通过每年重点扶持和资助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文物保护的名家承担重点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遴选扶持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杰出人才。

这次中宣部公布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浙江省4人入选,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浙江省16人入选。

总结一下就是:

国家级!含金量很高!

余姚一下子上了两位!

一起来看看,您认识他们吗——

丰华

丰华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入选中宣部“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大丰是国内著名的行业“单打冠军”,公司董事长丰华思路开阔,预见到我国文体场馆建设的高潮,持续深耕演艺装备工程业务领域,创造了文体产业演艺装备与服务的大丰品质与品牌,留下了很多值得深刻总结与借鉴的经验。这其中最鲜明的一点就是以创新研发为抓手,瞄准技术、项目的制高点,从本土立足走向全国、走向行业领先、走向世界,成为全球领先的、具有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竞争优势的文体设施整体集成供应商。成立于年的大丰,一开始主要生产电源接插件、配电箱、摄影器材,最初的产品销售对象是各大电影制片厂和电视台。20世纪90年代,适逢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对影视舞台设备、活动看台、公共座椅的需求量猛增,对设备的技术含量、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国内有设计生产能力的厂商寥寥无几,大丰毅然决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一家小乡镇的民企想承接大城市的科技项目谈何容易。没有钱,砸锅卖铁筹资金;没有人,五湖四海抢人才。丰华说,赢得信任最好的方法,就是拼尽全力打造不可替代的产品和服务。央视春晚

“金山银山来自实业这座青山,七业八业关键是要干好主业。选对了好项目,剩下的就是练就一身过关斩将的硬功夫。”丰华表示,在主动与国外行业龙头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后,大丰的综合技术与服务水平突飞猛进,其活动看台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5%。第一桶金的到来,让大丰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年,大丰开始生产体育场馆的专用注塑、吹塑座椅和可伸缩活动看台。年,大丰又把目光瞄准了舞台机械设备,并在一次次的“补链”“强链”中赢得先机。

大丰“智”造在全球绽放。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大丰先后为全球座体育场馆提供了专业设备与工程服务。近年来,大丰承揽了国家大剧院合成剧场、G20杭州峰会、央视春晚等大型文化场馆的设施工程。“现在的舞台越来越要求个性化,越来越讲究创意,越来越需要打动观众。”丰华告诉记者,随着竞争的加剧,大丰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于从创意设计到制造、安装、维护全产业链的打造上,不断延伸产业链,以服务创造价值。

雅加达亚运“杭州时间”

大丰在业内的广泛影响力,离不开缜密的战略规划与精准的发展定位。“一个文化中心或剧院,除了土建外,其他的如专业灯光音响、座椅、活动看台、装饰、智能化等,全部交给大丰就可以放心了,最多‘跑一家’。”丰华说,大丰作为集成供应商,所有环节由自己来做。这也是多年来大丰在不断转型升级中形成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大丰已牵头制订了1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引进培养了建筑、机械、结构、舞台工艺、建筑声学、电气、自动化控制等各类专业工程师多人,多项专利先后填补国际、国内空白。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丰华深受震动:企业必须上市,才有抗风险能力;企业必须有足够的韧劲,才有回旋余地。大丰从此踏上99个月的上市之路,并于年4月跃上资本舞台,成为中国演艺装备第一股,这是大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丰华的带领下,大丰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目标,承建超过多个项目,其中国内高端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同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重要节点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迎来了大丰发展的新时代。

陈斌荣

陈斌荣

余姚市融媒体中心,入选中宣部“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徐祖根为陈斌荣专著《见证》作序时曾这样写:“陈斌荣打破了一个神话。年他的组照《农民工子女圆梦‘红舞鞋’》荣获中国新闻奖,实现了全国县市级媒体摄影作品在中国新闻最高奖项上零的突破。陈斌荣创造了一个神话,年他的一组关于洪水中转移在押人员安全转移的摄影报道,再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作品:《农民工子女圆梦“红舞鞋”》(组照之一)

入行18年,陈斌荣一直坚持扎根基层,深入一线。他用镜头记录这个城市的巨变,纷至沓来的荣誉见证了陈斌荣的成长——18年间,共发表新闻摄影作品万余幅,其中百余件作品获奖,多个奖项填补全国县市报空白。连获中国新闻奖更是创造了全国县市级媒体新闻摄影作品在中国新闻奖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年2月17日晚,陈斌荣(右二)在四明山革命老区大岚镇防疫卡点采访抗疫一线“守夜人”。

不忘责任,他一直在现场。他装扮成食客暗访,深夜蹲守拍到老鼠与夜宵炊具“接吻”的照片,见报后在余姚全城掀起餐饮卫生大清查,让市民吃上了“放心夜宵”。SARS来袭,他深入非典隔离点用感人瞬间传递正能量。“菲特”台风期间,他每天徒步涉水到一线挖掘新闻,聚焦灾难中的人性美、人间情。《携手妻儿走出洪水》反映了一对年轻夫妻用浴盆转移宝宝的画面,诠释了灾难中人性的真善美。被境内外媒体大量转载的作品《余姚看守所遭遇洪水安防失灵在押人员安全大转移》,让舆论对中国政府高效应对灾情、法治中国的人权保障做出正面评价,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三等奖,是浙江省新闻摄影作品首次在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中获奖。

中国新闻奖作品:《余姚看守所遭遇洪水安防失灵在押人员安全大转移》(组照之一)

不忘使命,他一直在坚守。四明山革命老区腹地的大岚镇,是陈斌荣的工作驻点,多个反映革命老区民生民情的摄影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年起,陈斌荣5次深入四明山跟踪报道大岚镇小教师7年徒步护送学生回家的感人事迹,《崎岖放学路,老师伴他行》的报道促成了山区校车早日开通,之后连年跟踪报道事件进展。他坚持15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jj/5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