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入境人员实施“14+7+7”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7天日常健康监测”,在入境地集中隔离期满返姚后,实行7天居家健康观察(期间赋红码),期满进行1次核酸检测,继续实行7天日常健康监测(期间赋黄码),期满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
问题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姚返姚人员如何管理?1.对国内正发生疫情的地区,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分类实施健康管理措施。
2.根据上级要求,对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以及爆发较多病例、实行全域封闭管理的中风险地区,扩大到其所在县(市、区)或设区市的来姚返姚人员,实行“14+7”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健康观察+7天日常健康监测”,集中隔离或居家健康观察(期间赋红码)的第1天和第14天分别进行1次核酸检测,日常健康监测(期间赋黄码)期满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不符合居家健康观察条件的,转市集中隔离点健康观察。
3.根据上级要求,对出现散发病例或局部聚集性疫情的国内中风险地区,扩大到其所在县(市、区)或乡镇(街道)的来姚返姚人员,实行“7+7”健康管理措施,即“7天居家健康观察+7天日常健康监测”,居家健康观察(期间赋红码)的第1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1次核酸检测,日常健康监测(期间赋黄码)期满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不符合居家健康观察条件的,转市集中隔离点健康观察。
问题三:春运期间返乡人员包括哪些人群,如何开展健康管理?1.春运期间返乡人员界定。春运期间返乡人员是指从外地返回农村地区的人员。具体为年1月28日-3月8日期间以下几类人员:(1)跨省份(低风险地区)来姚返乡人员。(2)省内(宁波市外)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来姚返乡的重点人群。
2.我市城市、农村地区范围界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六个街道的社区原则上为城市地区;六个街道的村(含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其余乡镇为农村地区。
3.健康管理要求。返乡人员到姚后核验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相关信息的“健康码”绿码。对无法提供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信息的返乡人员,引导到属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酸检测点接受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实行14天日常健康监测,并在到姚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返乡不满14天的,以实际返乡时间落实日常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要求。
4.春运期间我市城市地区跨省份(低风险地区)来姚返姚人员、省内非重点人群来姚返姚人员凭绿码通行,不进行核酸检测,不纳入日常健康监测。
问题四:居家健康观察的要求是什么?1.观察对象应单独一室居住,尽可能有单独卫生间,通风良好。不符合居家健康观察条件的,转市集中隔离点健康观察。
2.最小化与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避免与家人接触,并确保共享区域(厨房、卫生间等)通风良好。
3.居家健康观察期间非就医等特殊情况不外出,确需外出的,提前向所在村(社区)或单位报告,在严格全过程佩戴口罩下“点对点”前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进入人群聚集场所。
4.每日两次检测体温,向村(社区)或单位报告体温、症状情况。
5.一旦出现发烧、干咳、咽痛、腹泻等症状,第一时间通知村(社区)或单位,由属地乡镇街道安排专车“点对点”转运送医,不能随意就医。
6.及时清洁、消毒经常触碰的物品,日常产生的垃圾在消毒后按生活垃圾处理。每次排便后应投放常用消毒剂,盖上马桶盖作用半小时以上后放水冲掉,随后彻底清洗双手。
问题五:日常健康监测的要求是什么?1.日常健康监测期间不限制外出,但尽量控制活动范围,严格做到“四不”要求:即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外出时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2.日常监测期间,如果出现发烧、干咳、咽痛、腹泻等症状,第一时间通知村(社区)或单位,由属地乡镇街道安排专车“点对点”转运送医,不能随意就医。
问题六:返乡人员能否上班?可以上班,但农村地区返乡人员日常健康监测期间严格执行“四不”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可在单独办公场地内工作,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
问题七:我市现有哪些核酸采样点?1.医院、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核酸采样点。采样点名称、详细地址、采样时间、咨询电话等可在2月2日“余姚发布”“健康余姚”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fj/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