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全民健身日”余姚市启动仪式在市全民健身中心举行,同时举办了“诗画浙江·百县千碗”菜品名录之余姚“十大碗”发布会。
新鲜出炉的余姚“十大碗”,既有传统名菜,也有现代创新菜,每道菜都带有鲜明的余姚特色,味道独特,且具有一定故事性。
它们分别为:
三鲜过桥、百鸟朝凤、黄鱼面、
笋干菜扣肉、生爆鳝背、
榨菜甲鱼、青鱼划水、鸡羹糊、
火腿鱼圆、傍林鲜。
近年来,美食逐渐成为地方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竞争力。“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作为我省大花园建设“五养”工程的重要内容,正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做实做好这项工作,打造更优质的“养胃”旅游产品,前段时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与市餐饮协会进行对接,邀请有关餐饮美食专家进一步挖掘美食资源,传承美食文化,对余姚“十大碗”进行了重新梳理认定。
新的余姚“十大碗”正式公布后,下一步将在全市范围内培育、认定一批余姚十大碗消费体验场所,建设美食镇、街、店,推进百县千碗进景区、饭店、院校、机关食堂及高速服务区等公共服务场所,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全方位的美食体验,不断提升余姚特色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余姚“十大碗”来了!
看好!
三鲜过桥是余姚第一名菜。
三鲜是“三仙”的谐音,传说中福禄寿三位神仙,不仅掌握人间的荣华富贵生死,还喜欢品尝美味佳肴。当他们听说这道菜后,便从四明山腾云而下,过老江桥,步入三阳酒家,一尝人间美味,后老板为讨吉利,取名三鲜过桥。
所谓过桥是指一菜分开吃,至于三鲜到处都有,余姚三鲜用料精细,除肉丸外加豆腐皮饺子,鱼饼,并用鸡汤烩烧,桥板用带皮的五花肉经,走油再红烧而成。
该菜肉皮柔软,桥板肥厚,饺子清香,鱼饼鲜嫩,加河虾、笋片烧制而成,一看就不止三鲜口味,多种三鲜过桥,在余姚百姓中名气很大。
而最终是传说成就了美味,还是美味成就了传说,难以分辨,只有付诸筷箸,用舌尖细细品味,方不负这道佳肴。
此菜由童子鸡、配合饺子或大馄饨烩烧而成。
童子鸡比作凤凰,饺子和大馄饨比作百鸟,凤凰在我国传说中是百鸟之王,会给人间带来祥瑞,象征欣欣向荣。
此菜汤清油黄,红火腿葱绿四色相印,汤中生炖.保持原汁原味。
民间很早就有黄鱼的食用菜谱,明朝就记载了四明(今宁波)沿海黄鱼的鱼汛期,在我国的东海、南海、黄海都有黄鱼捕捞,而产自东海的黄鱼则为同类中之上品,其肉质口味都优于其他海产的黄鱼。
晚清民国时期舟山渔船经甬江转入姚江,江面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余姚大观园饭店就在姚江旁临近鱼市,渔老大与店里厨师关系好,提出把黄鱼做成早点。由于早上鱼汛交易时间最短,所以制作时间不宜过长,大观园厨师何一飞灵机一动,先把黄鱼去骨切成鱼片加鸡蛋上浆滑油后,用笋片黑木耳爆炒做成浇头浇在上面,闻起来鲜香可口,渔老大吃后赞不绝口,这就是最早的黄鱼面。美味的黄鱼面口口相传,名声越来越大,成了余姚的特色早点。
因历史变迁,黄鱼原料的缺乏及价值价格昂贵,现把黄鱼改成无出骨,直接红烧,改良后,做成现代的黄鱼面,并得到社会好评,被誉为浙江特色早点。
余姚地处四明山,竹笋丰富,特别是笋干菜,是余姚有名的土特产。笋干菜扣肉中的笋干菜是用余姚冯村和杭州湾的雪里蕻菜腌制晒干而成,味道特别鲜美,再加上四明山猪肉,就成了极具姚江特色的家常菜。
这道菜笋干菜乌黑发亮猪肉不肥不腻,入口即化,下饭。古人对笋干菜有竹枝词一首:“雪菜佳之晒满帘,门前更买半担盐,为郎客处思乡味,分作泥头邮鬓腌。”
黄鳝是水田里的野生物,高蛋白成分极高,是人类摄取营养的主要原料。
余姚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有食五黄的习惯,黄鳝就是其中之一,食后可增强体质,有辟邪的彩头。
甲鱼又称鳖,是淡水鱼类的精品,也是人体滋补食品。余姚甲鱼资源丰盛,烹饪方法众多。
余姚作为榨菜之乡,榨菜也是人们最喜爱的食品之一,用余姚榨菜加甲鱼烹制出别具一格的美味佳肴,这道菜既突出了甲鱼的浓厚美味,又突出了榨菜鲜咸清香,真正做到了咸鲜合一,肥而不腻。
此菜色泽洪亮,鱼尾油润,肉质鲜嫩,口味多种。
滔滔姚江穿城而过,而江中盛产各种河鲜,而青鱼是姚江中最负盛名,它是吃姚江中的螺蛳而成长,因而肉质更加味美,加上姚江中的船只较多,都是人工摇船,吃了青鱼划水后,能保船只稳定,而把舵如鱼尾划水一帆风顺,为讨吉利,青鱼划水更受水上人家欢迎。
鸡羹糊是典型的余姚家常菜,百姓家中为招待客人而杀鸡待客后,发现多余汁汤、鸡肠,鸡血、鸡肫、鸡肝等原料,为勤俭节约不浪费原料,配制黄芽菜和鸡蛋,用剩余的鸡汤烩烧。
这道菜色泽分明,油肥汁鲜,清口不腻且营养丰富,体现了余姚人勤俭治家的朴素理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家喻户晓的家常菜,更成为民间喜宴的必备菜肴。
此菜鱼丸洁白细嫩,汤清味纯,衬以火腿,菜心香菇色彩鲜艳,又形如汤圆,象征家家户户团团圆圆,深受广大百姓的爱好。
余姚四明山誉为毛竹之乡,历来盛产毛竹,有竹就有笋,品种之多,一年四季常有笋可食。选用的笋必须嫩鲜,因笋一经挖掘离开山土就会变老。
宋代文人林洪《山家清供》里说,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就,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
借古人之名,把山中新鲜而嫩的竹笋加入河姆渡稻谷文化,加上姚江中的虾仁一起烹烧,成为余姚经典名菜。
傍林鲜外脆里糯,鲜嫩可口,是余姚围千宴中的时令佳肴,在《魅力中国城》中被评为年度魅力特色美食。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姚时光编辑:小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fj/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