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庙
位于黄家埠镇杏山村村西,坐北朝南,民国建筑。据传庙内原有两株千年老桂,庙因桂得名。原有前后两进殿堂,前殿供奉大王菩萨,后殿供奉文武两帝。民国二十二年()毁于火,次年杏山陈氏族人募捐重修,现仅存前殿。
前殿为硬山顶平屋,七开间。明间抬梁式梁架,四柱落地,五架梁;西梢间西缝及东梢间东缝也为抬梁,与明间相同,其余皆为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五柱八檩,前设廊,立柱均为水泥方柱。明间前后金柱及次间中柱分别镌抱对。地面石板铺地,西梢间地面存荷花石板。西次间后山墙嵌有“琉璃会碑记”石碑一通,为清宣统二年所立。
桂花庙是当时杏山、回龙一带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现存主体建筑采用水泥方柱与木梁相结合的结构,反映了民国建筑的典型特色,有一定的建筑和历史价值。
黄氏老宅
黄氏老宅位于黄家埠镇上塘村小桥头,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由正屋及朝西墙门组成,前有小天井,占地面积.8平方米。
朝西墙门为石质门框,上雕如意灯勾。门栊也为石质,素面。单披覆顶,开门二扇。
正屋为硬山顶高平屋,三开;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六柱八檁;前檐下设廊,施十字斗拱承檐檁,并施牛腿,抱头梁素面,明间门开六扇,施斜方格纹。次间施斜方格花窗;地面用石板错缝平铺而成;山墙施双马头,开石窗。
正屋对面筑有“福字”照壁,外围饰以正菱形卷草花纹。
老宅保存较为完好,是此地区清代民居建筑例证。
冯氏老宅
冯氏老宅位于黄家埠镇上塘村小桥头,坐北朝南,系清代民居。老宅由砖雕墙门、主楼及东侧屋组成,中有天井,占地面积.4平方米。
砖雕墙门较为高大,由石雕、砖雕、灰塑结合。门框素面,用梅园石砌筑。正立面门栊及裙板用青石,上饰“三多”图案;锦屏上用细线刻画几何图案做装饰;眉额较为雅致,中用行楷字体刻“芝兰并秀”四字,四周有蝠登祥云图及开光人物瑞兽图。技法精巧,工艺精湛,采用堆、刻、划等多种制作手法相结合。门额背面书写“花萼联辉”四字,上下围以“喜鹊登梅”图,其上刻草龙回纹;开门二扇,用铁皮包覆;两侧围墙墙肩上施花纹。
天井中有甬道,用石板对缝平铺而成。
主楼为重檐,三开间。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七柱九檩。前檐下设廊,斗拱处施精美雕刻。明间开门六扇,次间开花格纹双窗,下有透气孔。两侧施观音兜山墙,前设双马头,檐下开门,抱头梁上施松竹兰图案;后檐下设雕花牛腿;地面用石板对缝平接而成;主楼后立面砌高围墙。
东侧屋为硬山顶高平屋,现存一间。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五柱八檩。地面用石板对缝平接。
老宅墙门雕刻精美,主楼保存较为完整,在余姚地区晚清至民这一时期的建筑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END
编辑·统筹:黄家埠镇人民政府
策划·视觉:杰盛兄弟文化传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fj/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