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余姚市医共体建设发展指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医院医共体、医院医共体、市妇幼保健院(市二院)医共体、市四院医共体4家医共体总体发展水平较高,资源整合、基层管理、医疗服务等方面较好地诠释了医共体建设的初心——推动分级诊疗,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但在人均效率指数和智慧医疗指数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不断加以深化和完善。
据介绍,余姚医共体建设发展指数,是在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背景下提出的。今年年初,市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去年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建立起医共体建设运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66条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调研,尝试建立以客观性、可量化性、可获得性为标准,实现对医共体运行发展的动态监测,形成了“医共体建设发展指数”。这一指数包含管理优化、质量提升、效益发展、服务能力、健康管理、满意度指数等6项一级指标(含26项二级指标、项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医院和基层成员单位两个层面对全市4家医共体进行总体评价分析,力求展现各医共体运行发展现状。
通过指数显示,4家医共体在医疗服务指数方面,服务层级合理,疾病种类目录清晰,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在分级诊疗指数方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合理就医秩序基本形成,向下转诊人数同比增长17.49%。在服务有效性指数方面,医疗和后勤服务同质化水平较高,上转下转机制畅通。在医防融合指数方面,权责分工明确,任务清单翔实,“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
通过发布的“成绩单”来看,在《余姚市医共体建设发展指数报告》中,医院医共体以0.的指数,排名第一。总体来讲,综合性医共体在管理优化指数和质量提升指数上平均得分较高,专科性医共体效益发展指数和健康管理指数总体水平较高。
据了解,排名靠后被“预警”的,分别是各医共体成员单位间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不充分、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等。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fj/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