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丨2014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发布时间:2018-9-13 0:33:20 

数据源自:余姚市统计局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奋发有为,攻坚克难,深入开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推进年活动,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全力实施“六项行动”,在宏观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运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地区生产总值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34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9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之比为5.1︰57.9︰37.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美元)。

财政收支

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81亿元,增长8.7%。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1.2%、35.2%和23.0%,营业税下降7.1%。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0.47亿元,增长7.9%。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87亿元,增长31.3%;城乡社区支出3.04亿元,增长15.8%;教育支出15.45亿元,增长14.9%;公共安全支出5.54亿元,增长6.9%。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压缩一般性支出,全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7.6%,“三公”经费下降30.3%。

就业和再就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5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5%、.9%和.0%;开发公益性岗位个,完成全年指标的%,农村覆盖率达到82.3%;长期失业人员比去年同期减少人,下降12.1%。城乡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9.2%,城镇登记失业率1.28%。

市场价格

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0.1和0.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同比涨跌呈“五升三降”格局:食品类上涨3.8%,衣着类上涨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1.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7%,烟酒类下降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1%。

农业生产

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3.2亿元,比上年增长4.3%(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完成农业产值42.7亿元,增长8.8%;林业产值3.4亿元,增长2.1%;牧业产值11.4亿元,下降3.0%;渔业产值5.2亿元,下降10.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亿元,增长8.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5万亩,粮食总产量18.1万吨,同比增长2.9%。家禽存栏万只,同比下降7.8%,出栏万只,同比下降18.1%,禽肉总产量1.2万吨,同比下降21%。

新农村建设

“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不断推进,年全市新创建宁波市级全面小康村4个,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4个,创建宁波市级特色村3个、精品线1条、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乡镇2个。启动建设市本级精品村11个,完成项目建设33个,完成投资总额的70%。积极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全面实施“退花还林”工程,实现生态修复亩。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万元,新改建农村联网公路54条,计60.6公里,新建农村客运停靠站30个。农房“两改”稳步推进,完成农村住房集中改造建设项目10个,总建筑面积65.1万平方米。

工业经济

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8.4%(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增长9.9%。分行业看,在31个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的全年增加值同比呈上升态势,行业发展普遍向好;占比前十位的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9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6.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9.61亿元,总量居各行业之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9%,增速居各行业之首。全年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0.84亿元,增长2.4%;重工业.57亿元,增长14.4%,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1︰1.68变化为1︰1.8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8亿元,增长7.6%;实现销售产值.68亿元,增长7.3%。其中,内销为.18亿元,增长7.5%;出口交货值为.50亿元,增长6.9%,内销增速高于出口0.6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9.78亿元,增长15.4%,实现利税总额95.68亿元,增长15.1%。

工业创新转型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6.92亿元、.80亿元和.60亿元,分别增长11.4%、12.0%和11.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3.3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8%。实现新产品产值.03亿元,增长25.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8.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35.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机器换人”成果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增长4.3%,而从业人员减少1.3%,劳动生产率达11.74万元/人,增长11.3%,人均创利税4.85万元,增长16.6%。

建筑业

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9%。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5亿元,增长13.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8万平方米,增长17.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万平方米,增长12.5%。

固定资产投资

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30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04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8亿元,增长14.9%,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1.2︰40.9︰57.9。全年完成民间投资.34亿元,增长8.1%。全年完成工业投资.94亿元,增长18.9%,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4.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34亿元,增长16.9%,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83.6%。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亿元,增长5.5%,商品房销售面积81.27万平方米,增长2.4%。

城市建设

年末中心建成区面积49.74平方公里,比上年扩大0.5平方公里。排涝水工程如期完成,年11个低洼地改造工程全部完工,累计疏通管道公里,新建雨水管道52公里,新建污水管道11公里。年全面进行排水管网检测及疏通工程,共疏通管道余公里,修复管道破损点个,完成城区22座排涝泵站改造工程。道路建设工程稳步推进,8项道路工程顺利实施,其中子陵路路面改造工程、三凤路二标段、南雷南路道路完善工程一期、四明广场周边道路改建工程等6项工程已完工,城区道路网络进一步完善。老小区整治改造工程有序进行,年新改造城区街道老住宅小区8个,改造面积35.9万㎡,其中4个老小区基本完工。全年供水.05(一水、二水)万吨,处理污水万吨,供应天然气万立方米,增长37.7%,路灯总数已达盏,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

贸易业

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8亿元,增长13.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9亿元,增长1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亿元,增长15.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按商品类别分,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7%,汽车类增长8.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5%,食品、饮料、烟酒类下降0.5%,金银珠宝类下降1.6%。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达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

旅游业

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接待入境旅游者21.93万人次,增长12.8%;旅游外汇收入0.45亿美元,增长12.5%;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增长15.1%;国内旅游收入79.3亿元,增长15.6%。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17家,其中五星级3家,比上年新增1家;旅行社21家,3星级及以上旅行社14家,其中国际社2家;4A级旅游景区2家,休闲旅游示范点2家,三星级经营户(点)单位7家。获得“中国十佳最具魅力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美丽中国之旅”十佳山水城市、“最美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魅力节庆城市”、“年度旅游推广十佳县”等称号。

对外贸易

年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91.73亿美元,增长10.2%,其中自营出口总额70.84亿美元,增长9.0%,自营进口总额20.89亿美元,增长14.6%。三资企业、贸易流通企业和自营生产企业出口额分别为:24.47亿美元、13.08亿美元和33.29亿美元,增长-1.2%、2.0%和21.4%。机电产品出口50.3亿美元,增长10.6%,占全部出口比重为7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32亿美元,增长11.9%。欧美市场仍然是出口的主要地区,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0.0%,其中对美国、俄罗斯的出口额实现了11.7%和9.5%的增幅;非洲、亚洲、大洋洲出口额分别增长0.1%、8.0%和10.4%。自营出口实绩企业家,比上年净增家,其中超五百万美元企业家,超千万美元企业家。

招商引资

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6个,合同外资万美元,下降16.9%。实到外资万美元,增长5.7%;新批现代服务业项目23个,增长.5%;新批国家鼓励类项目24个,下降20%。余姚市外实到内资66.71亿元,增长56.6%;宁波市外实到内资51.18亿元,增长23.6%;新引进注册资本万元以上内资项目(含增资)11个,下降8.3%;新引进总投资万元以上内资项目17个,下降46.9%;浙商创业创新实到资金51.46亿元,增长%。

交通运输

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29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24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截至年底,境内各类等级公路里程.04公里,其中一级及以上公路.70公里,高速公路41.99公里。境内铁路营业里程80.3公里,拥有火车站点2个。年末出租汽车拥有量辆;城区公交线路19条,投放运营车辆辆;城乡公交线路79条,投放运营车辆辆。年末小型汽车保有量辆,其中私人小汽车辆。

邮电业

截止年末,全市共有固定电话用户数3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33.4万户;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4.6亿元,增长9.2%。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25亿元,增长4.2%。

银行业

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一级支行31家。年末各类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92亿元,比年初增加22.67亿元,增长2.7%。各项贷款余额为.41亿元,比年初增加54.48亿元,增长4.6%。本外币余额存贷比为.7%,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为.3%,同比提高62.6个百分点。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7亿元,增长2.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09亿元,增长5.0%。

保险业

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5家,其中财产险26家,人寿险9家。实现保费收入19.38亿元,增长6.7%,其中财产险10.16亿元,增长17.7%,人身险9.22亿元,下降3.3%。全年保险业共支付各类保险赔款、给付9.56亿元,下降56.0%,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7.92亿元,下降61.2%,人身险赔款、给付1.64亿元,增长25.3%。

科技创新

年共组织申报各级项目项,已立项项,其中国家级20项、省级1项、宁波级80项。

企业研发机构不断壮大,新增省级研发中心6家、宁波市级研发中心1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宁波企业研究院4家。年全市累计拥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家,其中省级31家,宁波88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宁波企业研究院7家。新增宁波市科技型企业20家、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家。

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件,授权量件,发明专利申请量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件,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增长55.9%和45%,占专利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8.4%和3.5%。

教育事业

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在校学生总数14.88万人。

其中,普通高中10所,在校学生1.19万人;中职学校9所,在校学生0.95万人;初中31所,在校学生2.78万人;小学87所,在校学生6.76万人;特教1所,在校学生0.01万人;幼儿园所,在园幼儿3.20万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小学升初中比例为%;初升高比例达到98.64%。

年我市共实施教育基建项目48个,总投入资金14.9亿元。48个建设项目中,梨洲学校新建工程、特教中心迁建等43个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实验高中,泗门第二小学新建工程,小曹娥、马渚、河姆渡中心小学项目正在建设中。年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所,全市累计达到81所,包括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内的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71%以上。数字化学习平台—阳明学吧和阳明网校建设不断完善,我市被评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朗霞街道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我市特殊教育已进入了省内县级市中领先行列,适龄“三残”(视残、听残、智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特殊教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余姚特殊教育新的里程碑。

人才开发

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引进力度,组团赴美开展招才引才,目前已签约或正在跟踪洽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已达98个,累计培养和引进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人才41人,宁波“5计划”个人6人、团队6个。加快推进“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54家科技型企业入驻科创中心,产业化基地启动区块首批7个项目的标准厂房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5%;举办“千人创业”余姚论坛,邀请30余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为产业园发展建言献策。深化推进“一镇一千人”活动,大力开展“以才引才”,采用聘请担任“引才大使”、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方式,吸引“千人计划”专家和高层次领军人才抱团落户。新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个,完成技能培训人次、技能鉴定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0人。

文化建设

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设“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专题专栏,拍摄3部公益广告短片,设置公共场所墙绘公益广告余万平方米、“遵德守礼”提示牌余块、公交候车亭公益广告余块。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加大,市图书馆新购图书3.8万余册,接待读者15.5万余人次,图书流通39万册次。开展各类读者活动29次,参与市民达1.8万余人次。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余姚博物馆、王阳明故居等文物开放点共计接待参观人数万人次。四明阁非遗展演馆组织开展“天天演”活动,全年演出场次,观众达7万多人次。完成公共文化配送演出场。“周末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文化馆全年开展周末课堂培训80期,举办免费展览20期。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我市被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传统戏剧特色县(市),泗门镇(犴舞)、小曹娥镇(孝文化)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年度)”。盘纽制作技艺、风筝制作技艺2个项目被列入宁波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新增鸡山学堂等40处第六批市级文保单位和太平湖窑址等40处第五批文物保护点。越剧《探春》在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中荣获剧目展演奖。声乐作品《水声中的河姆渡》荣获年度浙江省“群星奖”。女生组唱《小镇女人》荣获浙江省第十三届音乐新作演唱大赛创作、表演双金奖。

卫生事业

年,我市通过卫生强市复核,并创建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实有病床张,拥有专业卫生人员人,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人,注册护士3人。按户籍人口统计,每千人床位数、执业医师(含助理)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3.32张、3.33人和2.99人。积极推行家庭医生“契约式医疗服务”,全市家庭医生签约人数14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89人、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人、孕产妇人、0-6岁儿童人。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顺利进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交换平台、慢性病诊疗指导中心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医院预约挂号平台已投入使用。全市临床检验报告网上查询功能顺利开通。“余姚医疗”手机APP软件开发成功。医院、市三院、市四院、市妇保所等开通







































海口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喜迎国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fj/3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