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文化艺术中心
开放与交互之格局
干阑与柔美下交融
格物与细节以致知
▲项目鸟瞰效果图
承姚江文化,望千年风流
YUYAO
余姚印象
姚江静静流淌千年,两岸人才辈出,文化绵延不绝。河姆渡遗址诉说着从远古奔腾而来的中国建筑史,中国“心学”创始人王阳明故居则留下文化的烙印。
浙江远古历史、古代圣贤的思想精粹凝聚而成的姚江文化,透过干阑建筑,从一屋一墙、木构檐廊进入余姚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余姚文化艺术中心将承载世代沿袭的地域精神文明,让古韵重生,重塑城市的场所艺术。
-余姚文化艺术中心-
山水亦有灵,余姚饶千古
LOCATION
区位选址
文化之厚重
姚江畔,山云间,是项目所坐落的余姚市,此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水潋滟。
基地之灵性
余姚有四灵,基地被凤山、龟山、蛇山三灵所环抱、俯瞰。项目位于余姚市中心区,地处三江口岸,姚江与侯青江交汇处,山环水绕,环境优雅,路网交错,交通便捷,区位条件优越。
▲项目区位
无处不干阑,再造文化山
CONCEPT
设计理念
整体定位
文化名片:余姚人文丰饶,项目汲取了沉淀于此的姚江文化,以现代手法演绎,旨在打造一流的文化艺术中心,呈现一座源自余姚文脉的文化艺术聚落。
城市地标:项目植根于地域特色,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地标,在包容开放、淳朴自由的余姚城市背景下,打造一所归于大众市民的城市共享客厅。
理念演绎
项目以写意余姚、柔美干阑为设计理念,演绎文化图腾——双凤朝阳。
建筑形态
文化之山
“无处不干阑,再造文化山”:格物干阑,将其架空、穿斗、坡顶之形态与文化中心相结合,形成一座干阑聚落,文化之山。“文化山”拔地而起,与周边的三灵遥相呼应,山水延绵融为一体。阳光下柔美的“文化山”,曲线在光芒中熠熠生辉,仿佛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就在眼前。从玉皇山公园可以清晰地观望这组柔美的干阑建筑,建筑依水而建,倒映成趣,山水益彰,姚江流韵,汇聚成余姚印象。
立面形态
格物干阑
立面设计提炼古代河姆渡干阑建筑、余姚山水等文化元素。突出“干阑”“流动”的基本要素,进行现代手段演绎,创造让人过目不忘的建筑群落。
轻盈柔美的造型,来自于文化图腾,亦来自于现代木构。金属格栅的山墙,来自于稻草肌理,亦来自于现代材料;架空抬起的基座,来自于干阑灵感,亦来自于功能需求。每一个细节都在展示干阑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干阑形式,现代构成
FACADEDETAILS
立面细节
细节之顶
轻盈柔美
折顶:阳光下,折线型屋顶闪闪发光,来自于干阑建筑,亦来自于现代构成,用现代的手法重新演绎年前的河姆渡文明。屋顶材质:金属屋面轻盈而现代,通过虚实变化,加入余姚古代干阑文化,以及传统建筑瓦面窗格元素,模糊定义界面,融合到现代建筑手法。
细节之檐
传统韵味
檐下空间,过渡室内外两种空间,融入建筑墙身,刻画出丰富立面效果,遮阳避雨,汇聚市民活动。脱胎于传统檐下木构,处理以新型的样式,材料与色彩的选取上,遵循传统木构韵味,表现传统精神。
细节之窗
当代古典意境
大面积玻璃窗,结合金属格栅,运用当代材料,在引入足够的阳光同时,营造出古代干阑建筑立面的意境。
落地窗将室内室外贯通,运用当代材料,形成能够流动的空间,也将形成通透的视野,将山水引入建筑之中。
细节之柱廊
古代生活文化
古代余姚干阑建筑的底层架空柱廊,在古代起到防潮作用、并且防止人类受到动物的攻击伤害。大面积柱廊在满足结构需要的基础上,形式上是对古代干阑的呼应,用现代的形式演绎古代文化。
最终效果
传承城市文脉的使命,延续千年建筑的美学,融汇现代设计的创新理念,ZOYO左右建筑设计精心雕琢余姚文化艺术中心,让建筑的艺术和文化的内涵流淌进余姚人的心中。多层次、多维度的立面优化策略,精细到结构、材质等每一个立面细节的视觉效果,演绎“无处不干阑,再造文化山”的设计理念,最终让历史与现代、城市与生活有机共生。
工程档案项目名称
余姚文化艺术中心
项目地点
浙江·余姚
业主单位
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建筑设计
ZOYO左右建筑
占地面积
㎡
建筑面积
㎡
绿地率
30%
容积率
0.91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fj/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