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已有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有许多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尽的秘密。同时,绍兴历史文化中还有不少疑案和谜团,让我们一起探寻。
阳明洞天之谜
绍兴兰亭附近的王阳明墓一直是“阳明学说”追随者的晋谒之处,作为明代的“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主张流传甚广,至今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仍有很大影响。
在绍兴留下不少王阳明的踪迹,尤其是他筑室于会稽山的阳明洞,据说他的“阳明”之号也由此得名。绍兴的“阳明洞天”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王阳明?
得名于“阳明洞天”
生于明代的王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今属宁波余姚),字伯安,别号阳明。作为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因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王守仁将“阳明洞天”的“阳明”作为自己的别号,而不是后人以王阳明的名字命名了阳明洞天。
作为道教的十大洞天之一,位于会稽山脉宛委山的阳明洞天,其实早在唐代就有了,白居易在诗里曾提到过,远早于王阳明生活的明代。
“耶溪岸回合,禹庙径盘纡。洞穴何因凿,星槎谁与刳。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去为投金简,来因挈玉壶。”这是白居易在《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中的诗句,写的便是宛委山的阳明洞。
宋人陈起也有《谒阳明洞天》诗:“羁游何事复来东,岂是三生太史公。舞鹤台空丹蜕井,见龙坛古瑞名宫。石帆酒甕遗秦迹,玉简金书閟禹功。万壑松风秋愈壮,直将幽意问穹隆。”说的同样是宛委山间的阳明洞。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fj/10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