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宁波交通运输
驰援镇海
突发疫情以来,市公路运输中心以责任和担当,第一时间勇敢逆行,特别是81名大巴车司机,名出租车、网约车司机深入一线,转运核酸样本,转运密接人员,每天24小时默默坚守,用行动和誓言筑起一条条“钢铁运输线”,为战胜疫情提供了交通运输的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没想到大巴车也能上前线,就算山路十八弯也要把人送到!”马杰科是杭州湾新区通驰客运的一名司机,在接到需要防疫转运工作指令后,二话没说奔赴前线集合。每天天蒙蒙亮,马杰科就要开始一天的转运工作。全副武装下的他即使已被汗水湿透,依然一丝不苟地把握方向盘,还幽默地说这是考验车技的时候。马杰科此次负责庄市街道转运工作,由于部分街道封锁,稍不留神就会拐进了“死胡同”。每每遇到被栅栏封锁的道路,他会倒车后再不断尝试新的路线。最后,将密切接触者成功送至目的地后,他终于长舒一口气“还好没有耽误太多时间”。据了解,每天马杰科要持续工作近十个小时。回到隔离酒店后,拉开防护服,发现汗水早已经把里面的衣服浸透,摘下手套的一瞬间,汗水也洒落一地。
截至12月12日,市公路运输中心继续支援镇海。客车新增5辆,驻镇海一线车队规模达81辆。12月12日发车38辆次,转运医务人员及密接人员人。通过4天24小时不间断转运,共发车趟次,转运密接人员人至江北、慈溪、北仑、余姚、鄞州、象山、东钱湖等指定隔离酒店。出租车方面,共投入巡游出租车辆,网约车24辆,转运标本车次。
镇海公运抗疫故事
一场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但这些天来,镇海上下团结一心,共筑抗击疫情牢固防线。镇海交通运输管理中心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奔赴抗疫一线,守护群众安全。
截至目前,共有15余名防疫工作人员深入前线,承担协助核酸检测、维护秩序、疫情小门管控及登记出入证明等工作,为镇海区的疫情防控贡献交通力量。
从蛟川街道“战斗一线”到沿山村、湾塘各检测点位,从有序开展三轮全域核酸检测,到无缝衔接“严守小门”。隔离点、封控区、检测点,随处可见白色防护服和红马甲的身影,他们中有一支力量来自镇海交运中心。
“身为党员干部必须冲在一线,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中心年轻党员贺方,12月5日凌晨接到指令,需要到蛟川街道临江小区支援封闭管理后的后勤保障。没有丝毫犹豫,天不亮,贺方就全副武装前往紧要一线,24小时参与驻点服务。
“白天我和志愿者一起挨家挨户发放物资,同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提醒居民‘安心’宅家。”贺方说,小区有户居民,光是物资搬运,就得来回跑上数十趟,居民们都不能出门,晚上志愿者还得挨家挨户上门回收垃圾,做好分类有序清理。出发前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没有带换洗衣服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晚上睡觉是板凳拼凑的,动都不敢动,刷牙靠手指,洗脸就是冷水冲一把。”贺方不好意思地说,等疫情结束,最想的就是能够冲上一个热水澡,在舒适的床上睡个饱觉。
“来来,大家有序排队,准备好身份证,注意间隔,口罩不能摘下,随时紧一紧。”12月12日中午12点30分,刚刚凑合了一碗泡面,中心副主任杨守明正在沿山村核酸检测点,协助工作人员有序组织村民进行核酸检测,这也是他在这里参与抗疫工作的第五天,五天里他没有回家,始终在单位和检测点两点一线,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
镇海交运中心有6名员工家住市区,疫情来袭之后,得知要全域封锁,他们没有选择最后回家的机会,而是接受统一部署,留在了疫情一线。在“严守小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们是日夜轮班的。
中心志愿者刘秀凌晨1点半到中午12点,一轮值守刚刚结束,顾不得合眼,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检测区点位,参与另一条防线上的“战斗”,随着疫情形势变化,需要服务的点位增多,人员趋紧,很多人身兼数职,来回奔波在检测点、小区门户岗、入户排查岗等等。
“有了这些红袖标小伙子们,不用担心一个人在家了!”家住沿山村三七房的王大爷平时一个人居住,疫情封控期内,腿脚不便利的他不能到村里登记通行证。中心的志愿者挨家挨户排摸中,对这些行动不便的村民们进行逐一登记,对他们的生活保障提供一对一服务。
“大爷,您有什么需要尽管打电话,我们就在村里驻点,几分钟就过来。”从12月9日开始,10余名中心志愿者们驻点沿山村三七房,对余户村民提供上门登记发放居民通行证、管理小门测温服务。这些暖心的红色身影,带着小喇叭穿梭在沿山村的各个小巷,为疫情下的村民们带来便利、送来温暖。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ms/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