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文人被冠以渣男、流氓、伪君子、负心汉的称号可谓是车载斗量,不足为奇。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散文《我在等你》中写道:或许人一生可以爱很多次,然而总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笑得最灿烂,哭得最透彻,想得最深切,短短几句道出了他的爱情观。
余秋雨抛妻弃子
事实上对于余秋雨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中国读者都不会感到陌生。但是对他的私人生活,了解的就不那么多了。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年出生。对文学和戏剧情有独钟,痴情于此,后在上海戏剧学院工作,成为史上最年轻的校长。他和前妻李红也是结缘于此。
李红是上海人,父亲是老师,母亲是医生,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特别喜欢戏剧,一直有当喜剧演员的梦想,但赶上上山下乡,梦不能圆。年,李红为了圆梦,报考上海戏剧学院,但是由于出身问题,与学院失之交臂。
当年余秋雨因为工作的原因注意到了李红,被她美丽的外表和活泼的性格深深吸引,遂开始主动追求。
两人经过五年的爱情长跑终于结婚,婚后二人婚后恩爱有加,余秋雨认真工作,勤奋写作,李红勤俭持家。不久,夫妻俩生下了宝贝女儿,迎来了他们的爱情结晶。
原本生活美满幸福,但是突然之间余秋雨患病,而当时正逢工厂的效益不好,无奈之下李红只好辞去了厂里的工作,离开丈夫和女儿,独闯深圳打工。那段时间李红省吃俭用,把剩下的钱都寄回家,李红凭着一股拼劲,很快升了职加了薪,尽管家庭的困难解决了,但是李红不想放下打拼好的事业,于是两人就此分居两地。
但令李红没有想到的是,她这一生人生的选择,不仅离家越来越远,而且离自己的婚姻也越来越远。李红为余秋雨收拾书桌时发现了余秋雨与马兰的情书。自此,14年婚姻关系到此结束。
马兰与余秋雨
余秋雨与现任妻子马兰是因为一本书结缘,一部戏相识。当年的马兰要比余秋雨出名,曾饰演《西游记》中唐僧母亲一角儿,也在黄梅戏方面造诣颇深,而后还多次被邀请登上春晚舞台。当时,马兰正处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年纪轻轻,已经红遍大江南北。然而,突如其来的成功也让她陷入了人生的困境,不知未来该走向何方?
偏偏在这时她邂逅了余秋雨的书《艺术创造工程》,在这本书中马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因此也对这位“老先生”充满了好奇。大胆的她向余秋雨送去邀请信,希望他来看自己出演的戏剧——《遥指杏花村》。于是两人相识。
从此以后,两人便不断来往,一起吃饭,一起聊艺术,相谈甚欢,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人越来越熟络,彼此深深地被对方身上的才华与谈吐所吸引,便很快坠入了爱河。不久后,余秋雨与结发妻子李红离婚,抛弃了妻子和一个已经八岁的孩子,与马兰再婚。
时至今日,两人已经携手走过很多年,但两人膝下一直无儿无女。外界对于余秋雨的所作所为一直有很多质疑,很多人都说余秋雨是一个伪君子。对于他们的感情我们不便多说,爱情与婚姻的幸与不幸,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会知晓。
即便余秋雨的婚姻一直遭受质疑,但是大家对于他的文学功底还是没话说。金庸曾评价说在写文章这方面在两位作家面前自愧不如。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另一位就是写出《文化苦旅》的余秋雨。
余秋雨为了写出《文化苦旅》这本书,不惜23次裸辞,一个人带着唯一的行李破棉袄跑到大西北去了,准备去体验“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壮之感!
来到阳关旧址,余秋雨站在已经坍塌的遗址之上,被那种壮阔的景象所触动,心里的灵感一下子迸发。回到了旅馆当即借了纸笔,把心中的思绪写下来。接下来余秋雨逆流而行,走进了荒山野岭,走进了敦煌莫高窟、柳侯祠、洞庭湖、天一阁等文化和历史的深处,一路走,一路苦苦思索,一路付诸笔端,结集就成了后来的《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一书出版近三十年来,收获了无数荣誉:它是三十年来影响中国人最大的一本文学书,长期在各大新华书店和网上书店销售排名前十,是被推荐为全国大中学生课外读物次数最多文学书籍。
此书发出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的呼唤。残垣断壁中,那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让无数人为之一振。
这样一本精神食粮,无论是自己读、孩子读还是送朋友,都很合适。
只需要36多元,就能领略不一样的精神文化。感兴趣的朋友点击链接即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ms/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