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杜甫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
南怀瑾老先生有“活子时”的说法,冬至一阳生就是“活子时”,它是指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春意,过了这个节,天地间阳气就一点点生发了,春天万物也会开始由秋冬的衰败、转为生长。
不仅如此,自古人们便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降至,今天是年最后一个节气,阿拉余姚拧家里都吃点啥呢?
在余姚的习俗里,汤圆是冬至的必吃的美食之一。俗语:“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说的就是南方人每逢冬至,会包各种馅料白白胖胖的汤圆。一口甜糯下肚,再配上随锅煮的甜汤,比山珍海味还美!
汤圆的皮就是糯米粉制成,糯米粉白色,可养肺;味甘、性温,能补养正气,吃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不仅如此,吃汤圆是南方家家户户的大事,用祖辈的话说:汤圆的“圆”,意味着“团圆”,只有一家人一起吃,才叫“圆满”。
“番”和“翻”同音,在余姚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很多人都搞不清汤圆和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余姚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
余姚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在余姚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余姚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
酒酿圆子还是江浙一带有名的小吃,更是家家都会做的传统中式点心,用来招待客人,也是酒店宴席上的点单很高的人气甜品。
酒酿圆子用优质白糯米为原料,经过水浸水磨后加工成糯米粉,搓成小圆子。把水烧开放入小圆子,待其浮到水面,再加入酒酿、白糖和蛋浆,搅匀勾芡,盛入碗后撒糖桂花即成。
吃了这么多甜品也该上点硬菜了,在冬至这一天,余姚泗门等地还流行吃“冻羊肉”。
即买来新鲜的羊肉,切成块状后,放入酱油、茴香等调料,大火烧熟后装入盆中,待羊肉冷却后冻成“冻羊肉”,吃饭时,夹一块“冻羊肉”放入满满的米饭中,鲜美喷香。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所以冬至吃萝卜最滋补。不过萝卜气味重,炖汤最好吃。
在冬至夜,最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一家人团团圆圆,过这个历史悠久的“亚岁”节。
在冷嗖嗖的天气里,用瓷煲端上一锅滚烫的排骨汤,先小心翼翼的喝上一口汤,那种鲜美温热的感觉直达心底。再吃一块晶莹剔透的萝卜,刚到嘴里就化了。除了好吃,萝卜还是一味中药,其性良味甘,可消积滞、化痰清热、下气宽中、解毒。冬天食用还有御寒作用哦。
冬至前一天,余姚人一般不出门,冬至节一早有全家人吃大头菜烤年糕的习俗。
冬至大头菜烤年糕的关键是冬至那晚灶火不灭,家家都要烧得“烘烘相”,薪火不息,薪火相传,日子红火是老百姓最实在最基本的企盼,而年糕则寓示“年年高”。
冬至日,
余姚人老底子的习俗不能忘。
数数你还记得几样哟!!!
来源
余姚团市委
视觉
杰盛兄弟文化传媒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ms/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