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发现中国最早的行书实物昭义砖

发布时间:2021-3-29 16:29:12 

余姚发现中国最早的行书实物——昭义砖

前言

文物事业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文物“开口说话”,讲述的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大故事”,打造的是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的“金名片”。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要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激发起磅礴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

——央视快评

近日,权威杂志《书法》第四期,刊登了关于"余姚昭义砖“的研究文章,这个特大的考古发现,为中国最早的行书发现提供了实物证据。

作者朱明歧在这篇题为《余姚昭义砖:中国最早的行书物证,揭开一个千古谜团》的文章中写道:

"东汉永元十年"砖,采集于余姚市阳明街道丰山(群立村),砖文六行共44字,湿刻。侧面模印“永元十年”(98),此砖长为三十三厘米,宽为十六厘米,厚为四点三厘米。中国字砖陈列馆馆长朱明歧感慨不已曾作诗一首:抱甓梦回重入汉,孝忠丹心千年赞。顷不相见动天地,梦醒却闻姚江叹。

砖文正面:贱子昭义叩头言尹师治前顷不相见大妈父母夫人

砖文反面:永元十年四月复得为之此右诸值钱千佰千昭义可书

贱子为谦称自己。汉书《游侠传·楼护》:“时请召宾客,邑居樽下,称:贱子上寿”。

昭义为人名。

尹师:或为尹喜之尊称,函谷关令,老子经函谷关时,索要道德经者,道教尊为“无上真人”。

大妈:汉时为祖母。

砖文大意:贱子昭义在尹师治前叩头说,顷刻不见祖母、父亲、母亲和夫人。永元十年二月又复得为之,此右方诸物值钱千佰千,昭义可书。

“复得为之”可能是重新见到了祖母父母妻子的遗骸,并为她们切筑墓室下葬。如是,此砖当为追念之碑。

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说:“要弄清楚早期行书的真相,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实上,迄今学术界和书法界对于行书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最早产生在什么时期,莫衷一是,无有定论。然而,永元十年昭义砖的发现,无疑为揭开这个千古谜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物证。

该文从昭义砖中详细研究出“行书产生于隶书”“昭义砖是中国最早行书之见证”这两块内容,以及行书特征与王羲之行书的一致性,认为:像昭义砖这样百分之八十以上呈现行书特征的,迄今尚未发现。因此,可以说昭义砖是中国最早行书的见证物。此砖从另一个侧面也能佐证刘德升确实有可能在大量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特别是广泛吸纳了民间行书,集行书之大成于一身,独步当时,无愧于“行书鼻祖”的称号。如果说刘德升是“行书鼻祖”,那么昭义便是有明确署名的中国行书先行者,也是留下最早行书真迹的第一人。

令人惊喜的是,余姚也有一块同坑的砖,此砖现由余姚民间收藏家孙勤忠先生收藏,西泠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余姚古砖》中对此砖有详细介绍。

《余姚古砖》,是作者拾取散落于余姚汉代、三国、两晋的近块古砖,以高清图片与拓片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并对部分古砖进行了释读,将砖上文字、图案艺术生动地展示给广大读者。此书由孙勤忠先生经过几十年艰辛采集收藏、陈元振先生精心研究整理编写而成的,是一本了解古砖精品艺术、理解古代视觉语言的基础资料和通俗读物。通过对余姚古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促进余姚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陈元振简介(略)

孙勤忠简介:余姚市人,年10月出生。采集古砖(墓志)一千多枚(幅),数百幅拓片提供给有关博物馆及研究机构。年与他人合作编著的《有虞故物》,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在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ms/6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