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委书记奚明倾力打造成为全国智能

发布时间:2018-9-13 0:33:20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孕育期,智能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以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支撑,以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为主要形式,将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智能化革新,并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主角。余姚作为综合实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发展智能经济具备良好条件。为此,应当根据省委大力发展智能经济的要求,在智能经济的区域竞争中率先起跑,锚定打造全国智能经济发展示范样板的战略追求,以六方面重大举措,倾力推进余姚由“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跃升。

一、聚焦重点产业,把牢智能经济“方向盘”

智能经济作为对传统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的提高和发展,依托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进步,融合于工程机械、航空器制造、汽车工业、电子信息、家电家居等诸多产业之内,培育出智能制造、无人机、智能汽车、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家居等一系列全新产品和业态。余姚要依托现有机械五金、塑料模具、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产业优势,结合智能经济发展趋势,紧扣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三大领域”,主攻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电信息、智能家电、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等“五大产业”,不断给产业结构的提档升级加注“智能”因子。一是发力主抓机器人产业,充分发挥机器人专家甘中学、孙云权等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中信重工开诚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等建设,致力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及集成、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等领域寻求突破,力争到年,机器人及相关行业产值突破亿元。二是发力主抓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紧紧围绕新能源整车制造和电池、电机、电控等进行攻坚,全力抓好吉利新能源及传统汽车、北京精进新能源汽车电池模块等大项目,力争到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产值达到亿元。三是发力主抓光电信息产业,依托舜宇集团“十年千亿”计划,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业、工控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业,力争到年,光电信息及相关行业产值达到亿元,打造一批光电信息单项冠军企业。四是发力主抓智能家电产业,注重用好小家电产业发达的优势,支持骨干企业开发智能型家电产品,完善拉长从模具制造、塑料配件加工、机械五金配件生产、关键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生产的家电产业链条,特别是要深入抓好余姚中国慧聪家电城建设,构建基于O2O模式、集“家电产业中心、产业综合体、国家级展会、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智能家电产业航母,力争到年,智能家电及相关行业产值达到60亿元。五是发力主抓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加快建设高纯度金属材料产业基地,积极搭建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研发和检测中心,着重发展环保型低铅、无铅铜材和高性能钢材、铝铜合金等材料,力争到年,高端金属合金材料及相关行业产值达到90亿元以上。

二、突出企业主体,点亮智能经济“发光源”

智能经济时代催生出大量技术领域的变革式创新,在高校、实验室、研发机构乃至科技孵化器内涌现的新想法、新创意能快速走上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道路,并诞生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带动整个产业蓬勃发展。同时在传统制造领域,博世、西门子、巴斯夫等不少企业已开始实践智能工厂技术和工业4.0理念,以此提升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余姚应积极推动创新企业产业化发展、传统企业智能化发展、平台企业生态化发展,以形成基础厚实、机构合理、实力突出的智能经济企业梯队,厚植智能经济发展根基。一是大力推动创新型企业孵化成长,依托科创中心、中国兵器北方材料院余姚研究所、塑料研究院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完善龙头企业+高层次人才+基金+园区新产业孵化培育模式,促进市场与创新、资本与“智本”、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消除智能技术创新的“孤岛现象”。二是切实加强传统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步伐,全面组织实施机器换人行业示范应用,加快推动家电、机械、五金、模具、塑料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转变、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型,特别是面向重点离散型制造、流程型制造行业,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力争到年建成试点示范项目10个以上。三是积极推广协同式制造模式,加快促进互联网广泛融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推动企业加快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管理软件和数据平台的纵向集成,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实现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企业间研发设计、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系统的横向集成,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三、强化平台依托,构筑智能经济“主阵地”

创意的火花来自交流,产业的力量来自集聚,作为高度依赖集群式发展、上下游对接、产业链耦合的智能经济产业,建设好相关平台集聚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发展“倍增器”作用。当前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智能产业先行地区普遍根据产业布局和基础选择重点打造若干集聚区。余姚要以现有产业集聚区和规划发展区为基础,按照“重点发展一批、优化提升一批、精心培育一批”的要求,建设若干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善、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引领示范作用显著的智能经济集聚区,引领辐射全市智能经济发展。一是加快中意宁波生态园开发建设,紧盯高端化、高新化、高产化方向,积极承接欧美先进制造业项目,建好中意启迪科技城等园中园,抓好智畅机器人等标杆性、引领性项目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智能经济发展的高地。二是加快“千人计划”产业园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客厅、标准厂房等配套设施,扎实推进已签约落户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特别是要发挥园内机器人产业集聚的优势,着力吸引一批技术和制造能力过硬、品牌影响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落户,培育形成机器人产业链。三是深入推进余姚经济开发区、余姚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坚持走“智能变革”之路,进一步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加快实施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两个园区向高端制造业挺进、向工业4.0看齐。四是全力推进智能机器人小镇建设,全面启动中兴·宁波智能科技产业园、瀚普智慧能源产业基地、启迪智能经济产业基地等板块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集智能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应用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五是全力推进智能光电小镇建设,集聚一批光电产业优质项目和高端创新要素,联动发展智能光电商贸与文化旅游业态,力争年内完成总投资19.8亿元的一期建设,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光电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六是全力推进一期总投资亿元的中国云城(余姚)产业基地项目,借助被国家发改委、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等六部门列为国家“千企千镇工程”首个落地项目的有利契机,精心打造浙江长三角机器人博览城、大数据云服务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启动云系统开发、云平台建设、城市产业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学院与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创新生态产业基地等相关项目,力争建设成为余慈地区中小企业的云总部基地、长三角产业创新升级孵化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云城”。

四、统筹高端要素,强化智能经济“驱动力”

企业是智能经济发展的主体“引擎”,而各类高端要素资源是智能经济加速启动的关键“燃料”。在智能经济时代,各地正日益重视高端要素的有效利用和持续培育。德国提出要开展人才全阶段技能培训,美国推出关键制造业奖金和实习计划,深圳、上海每年安排数亿元资金促进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近年来,余姚加速集聚创新要素、人才要素、金融要素,为打造智能经济发展示范样板增强底气和信心,下一步要继续用好用活用足各类高端要素,切实把要素资源转化为智能经济的竞争优势、发展胜势。一是着力强化机器人峰会的磁场作用,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日前顺利闭幕,余名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世界及中国强企业负责人集聚余姚,26个总投资.74亿元的项目实现签约。要锁定打造常态化行业盛会的目标,力争把峰会办得一届比一届好,成为智能经济发展的引力场和动力源。二是着力强化大院大所的引领作用,深化与浙江大学的交流磋商和务实合作,突出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和应用系统研究的办学方向,力争把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打造成为智能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区域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依托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积极发挥宁波奇点机器人体验馆作用,发力主攻机器人名牌系列产品等研究、开发及推广,力争在标志性产品和核心部件研发上取得更大突破,打造成为宁波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支撑平台。三是着力强化高端人才的支撑作用,围绕智能经济核心产业,深化“一镇一千人”行动,落实以才引才、产业引才、离岸孵化等举措,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带着技术、带着资金、带着项目来姚创业,力争到年全市累计引进50个以上由“千人计划”专家或同等水平高层次人才领衔的高端创业创新团队,汇聚起推动智能经济发展的磅礴力量。四是着力强化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充分发挥一期64亿元的河姆渡智能制造产业基金、10亿元的启迪阳明股权投资基金的引导放大效应,推动更多民间资本投资高附加值的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吸引更多市外资本投资余姚智能经济领域,使智能经济的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有力。

五、深化跨界融合,拓展智能经济“生态圈”

与智能科技产业化同时,大量智能技术通过渗透进入经济社会的不同领域,给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重大变革,刺激农业生产、社会服务、交通物流、公共管理等领域的生产服务模式更新换代,共同营造出一个由智能经济连接而成的应用生态圈。余姚要结合自身产业方向,加快智能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广“+智能”模式,重点建设智能服务业、智能旅游、智能农业。一是强化“+智能”服务业发展,积极应用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深化大数据平台建设,积极引导传统服务业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智能金融、智能物流、智能会展等产业,特别是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众多的优势,着力提升智能商贸发展能级,力争加快成为省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发展引领区。二是强化“+智能”旅游产业发展,全面落实“互联网+旅游”行动计划,加快开发“醉美余姚”农旅商业平台,扎实推进四明山旅游度假区等智慧景区建设,推动旅游产业管理模式、旅游产品营销模式和旅游信息传播模式创新突破,进一步放大余姚旅游的影响力、覆盖面。三是强化“+智能”农业发展,以农业“两区”为主战场,以农业装备智能化为方向,积极推广应用适宜农业、方便农民的低成本、轻简化、“傻瓜”式信息技术,加快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步伐,探索建设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

六、完善工作机制,升级智能经济“服务器”

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和未来竞争的重点领域,智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备的支撑体系。美国、德国、日本各发达国家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出台国家战略,力图提供最有效的政策支撑,国内上海、深圳、无锡等地也已出台有力政策,引领本地区智能经济发展。为匹配国内智能经济发展示范样板这一目标,余姚要从工作推进、智库支撑、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积极完善全方位、多维度的智能经济发展机制,以形成最优发展生态。一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对智能装备产业、光电信息产业、智能家电产业等重点领域,逐一制定专项试点示范方案,挂图作战、对标攻坚,加快构建智能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强化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估。二是健全政策扶持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中国制造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市建设助推智能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形成“1+X+Y”的政策支撑体系,启动实施“”工程,即整合10亿元政策扶持资金,建立亿元产业投资基金,用3年时间,推动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重点人才等五大发展,为壮大智能经济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建立智库支撑机制,积极对接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相关专家机构,定期为智能经济发展把脉问诊、评估论证。四是建立服务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土地弹性供应制度,推动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全覆盖”,把更多要素优化配置到智能经济发展领域,实施容缺受理审批、“线上线下”一体化审批、“三合一”一站式审批等新模式,以政府服务的“效率指数”提升智能经济的“发展指数”。

长按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权威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ms/3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