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承浙江余姚何以硕儒辈出历代进

发布时间:2018-1-27 12:58:32 

浙东古城余姚,历来人杰地灵。当年北宋名臣范仲淹送好友谢景初上任余姚县令时,姚江两岸的繁华盛景曾让他流连忘返。当然,能让他驻足留恋的,除了美景,还有一位让他一生仰望的人,那便是东汉高士严子陵。这一点,在其诗作《严先生祠堂记》中表露无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历史上被誉为“文献名邦”的县城屈指可数,余姚便是其一。如果仅仅只是严子陵,那么余姚还远够不上如此的盛名。历来姚江人物甲天下,东汉起便绵延不绝,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历代有据可查的余姚进士就有六百位之多,明清两代占了大半。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这里便诞生了两位。

当地后人最终选择了其中的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作为余姚的四先贤。高风亮节第一人严子陵、心学圣人王阳明、东渡日本并被尊为“胜国宾师”的朱舜水、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圈的文化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一座古城,有山有水,一时商贾云集,多半归功于自然的因缘;而区区一邑,自古以来,硕儒辈出,这绝非历史的偶然。

严子陵与汉三老碑“相遇”

余姚城东有一座山,名为客星山,相传为东汉高士严子陵的隐居地。后人之所以称之为客星山,也与严子陵有关。

据《后汉书》记载,严子陵助刘秀起兵光复汉室,功成身退,归隐于江湖。刘秀登基做了皇帝后,对严子陵念念不忘,一心想请他入朝为官。于是,通知各地张榜寻找,最终找到了隐居山野的严子陵。

严子陵当时的想法是,老同学念旧情见个面完全可以,至于当官则非他所愿,既然刘秀盛情相邀,那就入宫吧。是夜,同学畅情叙旧,喝得酩酊大醉之后同榻而卧,严子陵的脚在刘秀的肚腹上搁了一夜。次日一早,星相官急匆匆禀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答:“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于是就有了“客星犯帝座”的典故。

严子陵最终婉拒了刘秀许的高官厚禄,归隐富春江畔,耕钓以终。严子陵能甘守清贫,不委身屈就,宁愿与刘秀做平起平坐的朋友。

如此清白操守被历朝历代以傲骨自诩的文人视作珍贵标本,立先生为精神之楷模。古往今来,对严子陵的赞词也不胜枚举,除了范仲淹,还有陆游、梅尧臣、杨万里、徐渭等。即使到了近代,郁达夫仍以散文《钓台的春昼》寄托对严子陵的感怀。

虞世南

余姚虞氏家族的千年辉煌

在宁波,坊间流传一句话:“一部宁波史,半部余姚志;一部余姚志,半部虞氏史。”可见,虞氏家族的文化,对于解读传统余姚的人文个性十分重要。

让余姚虞氏家族载入史册的第一人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骑都尉虞翻。虞翻,字仲翔,初为东汉政权的会稽功曹,后来受孙策知遇,出任富春令。孙策生前厚待虞翻,视为挚友。孙策被刺身亡,各县官员拟去奔丧,但虞翻认为集中奔丧会让贼匪和变民有可乘之机,便决意留守富春服丧,其他官员纷纷效仿,从而维持了江东各县的安定。孙权继位后,任虞翻为骑都尉。虞翻为人不同流俗,为人所忌,而且他还多次犯颜谏争,以致触犯孙权,先后被贬谪到丹杨泾县和交州等地。

后人对虞翻的评价,多为性情纯朴且耿直不阿,才学渊博且勤于思考,这些良好的品德也被他的后人继承下来,化为世代相传的美好家风。

在余姚虞氏家族中,名气最大的当属虞世南。虞世南,字伯施,唐代书法家、诗人、政治家。司马光曾形容他“外和柔而内忠直”。日常生活中,他沉静寡欲、修身力行;公务事上,却性情刚烈、直言敢谏。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深受唐太宗器重,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职。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有《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三首分别写竹、蝉和风的咏物诗,清丽中透着刚健。例如《蝉》中的名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寓意君子应像蝉一样自高其德,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

正所谓文如其人,虞世南是何许人,诗中可见。难怪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痛哭说:“朕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廷上下,无复人矣!”而“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可谓对虞世南一生最好的评价。

明清两朝姚江父子们的传奇

一个小小的县域,就人居与地理规模而言,偶有一两个人闻名于世并不稀罕。称奇的是,一个家族甚至诸多家族世代相继功勋卓著,并在史书间留下不可磨灭的浓墨重彩。余姚传统中的这类现象,不仅与某个家族本身的家风渊源密不可分,更是与地域性的文化沉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代乾隆时的《余姚志》载:“其(余姚)民知耻好善,勤而不匮,质而不俚……民知礼让,君子以读书为本业,小人以技艺为耕作。愈贫寒者愈兀傲自矜,士大夫类有节……”

正是一直秉承着崇文崇德、务求本业的这样一种人文传统,余姚才得以在明清五百余年间涌现出王氏、黄氏、孙氏、谢氏、朱氏、邵氏等一大批以著名历史人物为领衔的名门望族。更难能可贵的,其中又有一对又一对从这里走出去的姚江父子,轮番演绎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传奇。而其身后的高风亮节,更是让人击节叹赏。

王华、王阳明父子

姚江王氏家族,以明代王华高中状元而显。王华忠良刚正,当时宦官刘瑾专权,朝中大臣奔走其门,独王华不与其来往。刘瑾曾两次派人游说,但王华操持坚定,始终不肯趋附,刘瑾因此耿耿于怀。而彻底将刘瑾得罪的,是王华的儿子王阳明。

当时,南京户科给事中戴铣、监察御史薄彦徽等人上书要求除掉刘瑾,结果遭捕入狱。王阳明闻讯后竟然上书直陈刘瑾之害并要求释放戴铣等人,引来刘瑾大怒,立即拿王阳明问罪,廷杖四十,并贬至贵州龙场为驿丞。王阳明历经百死千难到了龙场,在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始终不忘立身行道,以龙场为起点,端民风,治心学,终成一代大师。

文章来源:上士闻道

看看好玩的公交信息吧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aoshizx.com/yysms/2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